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è

ㄐㄧㄝˋ

部首 戈

部外 3

總筆畫 7

誡 𢌵 𢦥 𢦬 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212

半包圍結構

1132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ak

it

hme

53400

拼音 jiè

注音 ㄐㄧㄝˋ

部首 戈 部外 3總筆劃 7

基本區 6212筆順 1132534

常 通 標

戒 基本解釋

● 戒

jiè ㄐㄧㄝˋ


  1. 防備:~心。~備。~嚴。~驕~躁。
  2. 革除不良嗜好:~除。~煙。
  3.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齋~。
  4. 準備:~途。~裝。
  5. 同「界」,界限。

英語 warn, caution, admonish

德語 Ring, Fingerring (S)​,sich etwas abgewöhnen (z.B. Rauchen etc.)​ (V)​,sich vor etwas hüten (V)​,warnen vor (V)

法語 se garder de,s'abstenir de,se passer de,avertir,règle bouddhiste,bague,anneau

【漢典】

戒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戒 jiè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兩隻手(即「廾」)。兩手持戈,表示戒備森嚴。本義:警戒,戒備)

(2) 同本義 [guard against]

戒,警也。——《說文》

豈不日戒。——《詩·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禮記·曾子問》

基澆能戒之。——《左傳·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國語·吳語》

怵然爲戒。——《莊子·養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備謹慎);戒書(用來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將破曉);戒守(警戒守衛);戒命(禁止某些行爲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詩(自我警戒的詩)

(4) 通「誡」。告誡 [warn]

主人戒賓。——《儀禮·士冠禮》

三保戒團衆。——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5) 又如:戒勉(告誡勉勵);戒約(告誡約束);戒諭(告誡;訓導);戒朝(告誡無將明)

(6) 留神,當心 [be careful;caution]。如:戒口(慎言);戒火(慎於用火);戒謹;戒慎

(7) 預備;準備 [be ready]

既種既戒。——《詩·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裝(準備行裝);戒轄(準備車輛)

(9) 登程,出發 [start]。如:戒行(登程,出發上路);戒途(出發,準備上路);戒程(登程,出發上路);戒道(登程,出發上路)

(10) 戒除 [abstrain from;give up;stop]

戒奢以儉。——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殺(戒除殺生);戒脫(戒掉);戒絕;戒詩(戒除做詩);戒菸;戒酒

(12) 告請;約請 [invite]。如:戒期(定期);戒速(謂事先告知,再屆時邀請);戒食(約期共食;招宴)

(13) 齋戒 [fast]

聖人以此齋戒。——《易·繫辭》

戒及宿之曰。——《周禮·太史》

七曰戒。——《禮記·禮器》

詞性變化


◎ 戒 jiè

名

(1) 警戒之事 [warning]

君子有三戒。——《論語》

(2) 戒指的簡稱 [ring]。如:鑽戒(鑲鑽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規懲戒。梵語Sila的意譯。指必須遵守的各種準則,防非止惡的規範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如:戒定慧(佛教用語。指持戒、禪定和智慧,爲佛家三無漏說);戒體(佛教用語。受戒的比丘內有防非止惡的自治力,而且始終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淨)

(4) 用於告戒的一種文體 [style]。如:戒書(漢代皇帝四種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border;limit]

星茀於河戒。——《史記·天官書》

江河爲南北兩戒。——《新唐書·天文志》

常用詞組


戒備戒尺戒飭戒除戒刀戒忌戒驕戒躁戒酒戒絕戒律戒慎戒壇戒條戒心戒嚴戒嚴令戒指
【漢典】

戒 國語辭典

戒ㄐㄧㄝˋjiè
動
  1. 防備。如:「戒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2. 謹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3. 警告、勸導。如:「勸戒」。《紅樓夢·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4. 告訴、告知。《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

  5. 革除。如:「戒酒」、「戒賭」、「戒菸」、「戒毒」。

名
  1. 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2. 文體名。內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別人。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

  3. 配戴於手指上的環狀飾品。如:「鑽戒」、「金戒」、「銀戒」。

【漢典】
【卯集中】【戈】 戒·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戒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 戒·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古文〕𢦬【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又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又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註】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註】猶命也。

又【廣韻】愼也,具也。

又備也。【易·萃卦】戒不虞。【註】備不虞也。

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又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

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

又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又與界同。【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

又【唐書·天文志】江河爲南北兩戒。

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又叶紀力切,音亟。【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漢典】
【卷三】【𠬞】

戒 《說文解字》

【卷三】【𠬞】
《說文解字》

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居拜切

《說文解字注》

(戒)警也。言部曰警、戒也。从廾戈。會意。居拜切。十五部。持戈以戒不虞。說從戈之意。

【漢典】

戒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ɛ˥˧ 唐代读音 gæ̀i日语读音 IMASHIMERU IMASHIME韩语罗马 KYEY现代韩语 계越南语 giới

客家话 [梅县腔] giai5 [陆丰腔] gai5 [客英字典] g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沙头角腔] gai5 [海陆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kiai5 gai5 [东莞腔] gai5粤语 gaai3潮州话 gai3

近代音 見母 皆來韻 去聲 戒小空;中古音 見母 怪韻 去聲 誡小韻 古拜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德部 ;王力系统:見母 職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戒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戒」 乙657合7060「戒」 戒叔尊西周早期集成5856「戒」 上(2).容.37「戒」 說文‧廾部「戒」 睡.為33「戒」
「戒」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誡
𢌵
𢦥
𢦬
𢦶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斺(jie4)
    2. 堺(jie4)
    3. 㾏(jie4)
    4. 誡(jie4)
    5. 屆(jie4)
    6. 介(jie4)
    7. 䁓(jie4)
    8. 琾(jie4)
    9. 吤(jie4)
    10. 𠓢(jie4)
    11. 岕(jie4)
    12. 㑘(jie4)
同部首
    1. 㦶
    2. 戎
    3. 㦴
    4. 戭
    5. 㦺
    6. 戞
    7. 战
    8. 戬
    9. 戦
    10. 戊
    11. 戱
    12. 㦷
同筆畫
    1. 饮
    2. 氚
    3. 吧
    4. 卵
    5. 刢
    6. 囮
    7. 㕵
    8. 禿
    9. 坕
    10. 𠂰
    11. 疖
    12. 𠈟
初中古詩詞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