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從口,從欠。「欠」是出氣的意思。本義:合攏嘴脣用力呼氣)
(2) 同本義 [blow;puff]
吹,噓也。——《說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遊》
(3)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氣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網(吹氣於網中,欲使之鼓滿);吹籲(吹氣和哈氣)
(4) 颳風 [blow]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5) 又如:風一陣陣地吹;暴風吹得船擱淺了;吹雲(吹起雲氣;鼓的別稱)
(6) 引申爲吹奏樂器 [toot]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韓非子·內儲說上》
(7)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樂器。指演奏樂曲);吹脣(吹口哨)
(8) 關係破裂;失敗 [break up]。如:他們倆吹了;原來的計劃吹了
(9) 說大話,自誇 [boast]
夫言非吹也。——《莊子·齊物論》
(10) 又如:吹得天花亂墜;吹鎊懵詐(說大話欺人)
常用詞組
吹 國語辭典
噘著嘴將氣體用力從口中呼出來。如:「吹奏」、「吹口哨」。《詩經·小雅·鹿鳴》:「鼓瑟吹笙。」
氣流順著某方向流動。如:「風吹雨打」。唐·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二:「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誇口、說大話。如:「吹牛」、「吹噓」。
事情作罷或關係斷絕。如:「他們的婚事,早就吹了。」
參見「鼓吹」(一)條。
吹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uei˥ 唐代读音 *chiuɛ chiuɛ̀日语读音 FUKU韩语罗马 CHWI现代韩语 취越南语 xuy
客家话 [海陆腔] choi1 chui1 [台湾四县腔] coi1 cui1 [沙头角腔] cui1 [东莞腔] cui1 [梅县腔] choi1 chui1 [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hoi1 chui1 [客语拼音字汇] coi1 cui1 [陆丰腔] choi1粤语 ceoi1 ceoi3
近代音 穿母 齊微韻 平聲陰 吹小空;中古音 穿昌母 支韻 平聲 吹小韻 昌垂切 三等 合口;穿昌母 寘韻 去聲 吹小韻 尺僞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歌部 ;透母 歌部 ;王力系统:昌母 歌部 ;昌母 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