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彳

部外 10

總筆畫 13

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536

左右結構

3322511135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thqf

hobui

oild

部首 彳 部外 10總筆劃 13

擴展B 22536筆順 3322511135124

𢔶 基本解釋

● 𢔶


  1. 同「得」。
【漢典】
【寅集下】【彳】 𢔶·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𢔶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 𢔶·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五音集韻】古文得字。註詳八畫。

【漢典】
【卷二】【彳】

↳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𢔶」字頭,请參考「得」字:)
【卷二】【彳】
《說文解字》

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多則切

《說文解字注》

(得)行有所㝵也。㝵,各本作得,誤,今正。見部曰:䙷,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从彳䙷聲。多則切。一部。

(㝵)古文省彳。按此字已見於見部。與得並爲小篆,義亦少異。

【漢典】

𢔶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得」鐵29.1合26550 「得」得觚商代晚期集成6634 「得」包2.102 「得」說文古文 「得」泰山刻石 「𢔶」
「得」京都2113合30000 「得」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得」包2.6 「得」說文‧彳部 「得」睡虎地簡24.18
「得」大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6 「得」老子甲5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彴
    2. 徑
    3. 徦
    4. 㣥
    5. 㣛
    6. 㣷
    7. 従
    8. 㣳
    9. 徸
    10. 行
    11. 徂
    12. 徛
同筆畫
    1. 䄔
    2. 慄
    3. 㡘
    4. 㷖
    5. 㗜
    6. 鉜
    7. 嗕
    8. 硾
    9. 㝤
    10. 㨖
    11. 嗓
    12. 筧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