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耳,冘( yín)聲。本義: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義 [big ear]
夸父耽耳。——《淮南子·地形》。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2) 又如:耽毿(毛長下垂紛披的樣子)
詞性變化
◎ 耽
動
(1) 沉溺 [indulge in]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詩·衛風·氓》
士之耽兮。——《詩·衛風·氓》。傳:「樂也。」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禮記》
惟耽樂之從。——《書·無逸》
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韓非子·十過》
且耽田家樂。——李白《贈閭丘處士》
(2) 又如:耽着(迷戀);耽思深思,潛心研究探討;耽樂(沈迷於享樂)
(3) 承受;擔負 [take on]
我要及時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紅樓夢》
(4) 又如:耽險(擔風險;危險);耽待(耽帶。照顧,幫助;寬容;原諒;擔當,承受;等候)
(5) 嗜;喜好 [be keen on]
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元· 睢景臣《高祖還鄉》
(6) 又如:耽好(特別愛好);耽志(專心致志);耽尚(愛好,尊崇);耽研(專心研究);耽意(專心)
(7) 停留;延遲 [delay;hang fire]。如:耽擱;耽誤;耽遲(耽誤;遲延)
常用詞組
【漢典】
耽 國語辭典
動
延遲、滯留。如:「耽誤」、「耽擱」。
沉迷。如:「耽溺」。《文選·枚乘·七發》:「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清·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
形
耳朵大而下垂。《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快樂。《禮記·中庸》:「兄弟既翕,和樂且耽。」漢·鄭玄·注:「亦樂也。」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