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言

部外 4

總筆畫 11

訴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7993

左右結構

41112513215

五筆

倉頡

鄭碼

ythn

yrlll

snx

部首 言 部外 4總筆劃 11

擴展B 27993筆順 41112513215

𧦓 基本解釋

● 𧦓


  1. 同「訴」。
【漢典】
【酉集上】【言】 訴·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訴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𧦓」字頭,请參考「訴」字。)
【酉集上】【言】 訴·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𧪜。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 【說文】本作𧦡。【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

又𧩵。

【漢典】
【卷三】【言】

↳訴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𧦓」字頭,请參考「訴」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告也。从言,厈省聲。《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𧪜,訴或从言朔。愬,訴或从朔、心。桑故切〖注〗臣鉉等曰:厈非聲。蓋古之字音多與今異。如皀亦音香、釁亦音門、乃亦音仍,他皆放此。古今失傳,不可詳究。

《說文解字注》

(訴)告也。从言㡿聲。桑故切。五部。凡從㡿之字隷變爲厈,俗又譌斥。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憲問篇文。

(𧪜)𧩯或从言朔。

(愬)𧩯或从朔心。今論語作此。

【漢典】

𧦓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塞公孫爿言父匜春秋早期集成10276 「𧦓」
「」敶公孫爿言父瓶春秋中期集成9979
金文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訴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䚾
    2. 謹
    3. 訦
    4. 讅
    5. 䛋
    6. 謳
    7. 謌
    8. 謭
    9. 譜
    10. 謨
    11. 誟
    12. 諩
同筆畫
    1. 豉
    2. 䓘
    3. 梟
    4. 秽
    5. 捵
    6. 啈
    7. 㾍
    8. 厣
    9. 惗
    10. 啫
    11. 综
    12. 䓧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