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虍

部外 8

總筆畫 14

同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71CC

左下包圍結構

2153153525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hamk

yubmr

ihld

部首 虍 部外 8總筆劃 14

擴展B 271CC筆順 21531535251251

𧇌 基本解釋

● 𧇌


  1. 同「同」。清代三合會旗號專用字。
【漢典】
【丑集上】【口】 同·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𧇌」字頭,请參考「同」字。)
【丑集上】【口】 同·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又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又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又【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又【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又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又【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又叶徒黃切,音唐。【𨻰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①字作北下𤰞。

【漢典】
【卷七】【𠔼】

↳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𧇌」字頭,请參考「同」字:)
【卷七】【𠔼】
《說文解字》

合會也。从𠔼从口。徒紅切〖注〗臣鉉等曰:同,爵名也。《周書》曰:“太保受同嚌,故从口。”史籀亦从口。李陽冰云:“从口。”非是

《說文解字注》

(同)合會也。从𠔼口。口皆在所覆之下。是同之意也。徒紅切。九部。

【漢典】

𧇌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同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虥
    2. 虘
    3. 䖎
    4. 䖖
    5. 䖐
    6. 虗
    7. 虖
    8. 䖌
    9. 虚
    10. 䖗
    11. 䖏
    12. 虩
同筆畫
    1. 嘜
    2. 颱
    3. 輕
    4. 䪶
    5. 㠄
    6. 徳
    7. 摗
    8. 嶂
    9. 箎
    10. 䛧
    11. 䞭
    12. 慂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