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火

部外 16

總筆畫 20

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4474

左右結構

43344125125112121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oyjf

fyrj

uoae

部首 火 部外 16總筆劃 20

擴展B 24474筆順 43344125125112121112

𤑴 基本解釋

● 𤑴


  1. 同「焞」。
【漢典】
【巳集中】【火】 𤑴·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6

𤑴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𤑴·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6

【說文】焞本字。

【漢典】
【卷十】【火】

↳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𤑴」字頭,请參考「焞」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明也。从火𦎫聲。《春秋傳》曰:“焞燿天地。”他昆切

《說文解字注》

(焞)朙也。鄭語:史伯曰:黎爲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崔瑗河閒相張平子碑云:遷大史令,實掌重黎厤紀之度,亦能焞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有漢。今本國語作淳,漢碑作焞,與許所據合。韋云:淳,大也。燿,明也。下文云:敦大則焞燿。自皆當訓明。士喪禮楚焞,所以鑽灼龜者。楚,荊也。焞,葢亦取明火之意。引申之又訓盛。采芑傳曰:焞焞,盛也。漢時有敦煌郡,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唐時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志。燉乃唐人俗字,非焞之異體也。从火。𦎧聲。他昆切。十三部。毛詩吐雷切,音之轉也。春秋傳曰:傳當作國語。𤑴燿天地。櫽括鄭語。

【漢典】

𤑴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焞」說文‧火部 「𤑴」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焞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㷎
    2. 㷲
    3. 㸋
    4. 炬
    5. 煐
    6. 炘
    7. 烩
    8. 㶭
    9. 烃
    10. 熭
    11. 㶼
    12. 爞
同筆畫
    1. 孆
    2. 鯿
    3. 鬸
    4. 糯
    5. 䥖
    6. 騴
    7. 斆
    8. 躅
    9. 䢄
    10. 饋
    11. 蠑
    12. 鯹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