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火

部外 13

總筆畫 17

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4417

左右結構

43341344325114334

五筆

倉頡

鄭碼

oduo

fkcf

uoku

部首 火 部外 13總筆劃 17

擴展B 24417筆順 43341344325114334

𤐗 基本解釋

● 𤐗


  1. 同「燎」。
【漢典】
【巳集中】【火】 燎·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燎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𤐗」字頭,请參考「燎」字。)
【巳集中】【火】 燎·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玉篇】【正韻】𠀤力弔切,音料。【玉篇】庭燎國之大事,樹以照衆也。【詩·小雅】庭燎之光。【釋文】鄭云:在地曰燎,執之曰燭,樹之門外曰大燭,於內曰庭燎,皆是照衆爲明。【禮·月令】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周禮·天官·閽人】設門燎。【註】地燭也。

又【玉篇】放火也。

又【詩·陳風】佼人燎兮。【朱傳】燎明也。

又【詩·小雅】燎之方揚。【箋】火田曰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照切,音療。【廣韻】照也。

又【廣韻】一曰宵田。

又【廣韻】放火也。【詩·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又【集韻】本作尞。【前漢·郊祀志】尞禋有常用。【註】師古曰:尞與燎同。

又【唐韻】力小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絞切,𠀤音繚。【說文】本作𤐗,亦放火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註】燎,力召反。

又力鳥反。

又【集韻】或作𤊽。亦作轑。【前漢·杜欽傳】欲以熏轑天下。【註】師古曰:轑,讀曰燎。假借用字。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縱火焚也。

又離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詩·小雅·庭燎釋文】徐邈音力燒反。

【漢典】
【卷十】【火】

↳燎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𤐗」字頭,请參考「燎」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放火也。从火尞聲。力小切

《說文解字注》

(燎)放火也。此與尞義別。盤庚曰:若火之燎于原。大雅曰:瑟彼柞棫,民所燎矣。箋云:人熂燎除其旁草。小雅:燎之方揚。箋云:火田曰燎。𤣥應引說文有火田為燎。王制曰: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从火尞聲。力小切。二部。按詩釋文引說文、字林尞力召反,燎力小反。

【漢典】

𤐗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燎」說文‧火部 「燎」天文雜占末.下 「𤐗」
「燎」華山廟碑
「燎」魏受禪表
甲骨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焥
    2. 熐
    3. 煶
    4. 㷖
    5. 熴
    6. 㶼
    7. 瞧
    8. 㷲
    9. 煏
    10. 炃
    11. 焖
    12. 龽
同筆畫
    1. 䠛
    2. 聯
    3. 瞬
    4. 醢
    5. 鮛
    6. 闅
    7. 檌
    8. 㦘
    9. 㯶
    10. 㵷
    11. 㡦
    12. 䯺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