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ū

xù

xǔ

ㄒㄩ

ㄒㄩˋ

ㄒㄩˇ

部首 火

部外 9

總筆畫 13

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42D7

上下結構

2511352514334

五筆

倉頡

鄭碼

jqko

arf

krju

拼音 xū xù xǔ

注音 ㄒㄩ ㄒㄩˋ ㄒㄩˇ

部首 火 部外 9總筆劃 13

擴展B 242D7筆順 2511352514334

𤋗 基本解釋

● 𤋗


  1. 同「煦」。〈见于台湾人名〉

● 𤋗

xū ㄒㄩ 又讀 xù ㄒㄩˋ 又讀 xǔ ㄒㄩˇ


  1. 同「煦」。〈见于台湾人名〉
【漢典】
【丑集上】【口】 喣·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9

↳喣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𤋗」字頭,请參考「喣」字。)
【丑集上】【口】 喣·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9

【廣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𠀤音詡。【廣韻】呈示。

又【集韻】吹也。本作欨。【前漢·中山靖王傳】衆喣漂山。或作呴。

又【正字通】與煦同,溫潤之也。【唐書·魏徵傳】護民之勞,喣之若子。

又【正字通】諂笑貌。【柳宗元·與顧十郞書】喣喣趄趄。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註】師古曰:喣,吁句反。

又【集韻】【韻會】𠀤匈于切,音吁。義同。【前漢·師古註】又音許于反。【王充·論衡】風猶人之有吹喣也。

又【集韻】一曰笑意。

【漢典】

𤋗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喣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烚
    2. 焲
    3. 熽
    4. 炊
    5. 爅
    6. 燦
    7. 焬
    8. 㷷
    9. 㶿
    10. 燙
    11. 㶣
    12. 燍
同筆畫
    1. 鳨
    2. 媳
    3. 溶
    4. 㴭
    5. 頌
    6. 鲊
    7. 鲋
    8. 㣂
    9. 煍
    10. 筱
    11. 歱
    12. 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