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óng

ㄌㄨㄥˊ

部首 龍

部外 0

總筆畫 5

繁體 龍

龍 竜 龒 㡣 䮾 𠉒 𠊋 𢀀 𢅛 𥪐 𥪑 𥪖 𥪢 𥫆 𥫈 𦱉 𦱸 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F99

單一結構

1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xv|dxyi

ikp

gm

43014

拼音 lóng

注音 ㄌㄨㄥˊ

部首 龍 部外 0總筆劃 5

基本區 9F99筆順 13534

常 標

龙 基本解釋

● 龙

(龍)

lóng ㄌㄨㄥˊ


  1. 「龍」的簡化字。

英語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德語 Drache (S)​,Long (Name)​ (Eig, Fam)​,Schlang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Radikal Nr. 212 = Drache, Drachen

法語 dragon,impérial,(nom de famille)​,212e radical

【漢典】

龙 詳細解釋

見「龍」。

【漢典】
【亥集下】【龍】 龍·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0

↳龍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龙”字頭,请參考“龍”字。)
【亥集下】【龍】 龍·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0

〔古文〕竜𦱉𢅛𠊋㰍𥫈龒䰱【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𠀤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

又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又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𠀤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又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漢典】
【卷十一】【龍】

↳龍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龙”字頭,请參考“龍”字:)
【卷十一】【龍】
《說文解字》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从龍。力鍾切〖注〗臣鉉等曰:象夗轉飛動之皃。

《說文解字注》

(龍) 鱗蟲之長,能幽能朙,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四句一韵。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二句一韵。毛詩蓼蕭傳曰:龍,寵也。謂龍卽寵之叚借也。勺傳曰:龍,和也。長發同。謂龍爲邕和之叚借字也。 从肉, 與能从肉同。 肉飛之形。 肉二字依韵會補,無此則文理不完。六書故所見唐本作从肉从飛及童省。按从飛,謂,飛省也。从及,謂。反古文及也。此篆从飛,故下文受之以飛部。 童省聲。 謂䇂也。力鍾切。九部。 凡龍之屬皆从龍。

【漢典】

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uŋ˧˥

粤语 lung4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龙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龍」。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龍」 拾5.5合6631「龍」 作龍母尊西周早期集成5809「龍」 包2.138「龍」 說文‧龍部「龍」 睡.日乙32「龍」 「龙」「龙」
「龍」 前4.53.4合9552「龍」 樊夫人龍嬴匜春秋早期集成10209「龍」 睡.日甲18
「龍」 燕34合6591「龍」 郘弋黑鐘春秋晚期集成226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龍
竜
龒
㡣
䮾
𠉒
𠊋
𢀀
𢅛
𥪐
𥪑
𥪖
𥪢
𥫆
𥫈
𦱉
𦱸
𩧑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眬(long2)
    2. 㰍(long2)
    3. 㦕(long2)
    4. 漋(long2)
    5. 䃧(long2)
    6. 嶐(long2)
    7. 笼(long2)
    8. 䪊(long2)
    9. 聋(long2)
    10. 櫳(long2)
    11. 䆍(long2)
    12. 茏(long2)
同部首
    1. 龚
    2. 䶮
    3. 笼
    4. 䶭
    5. 龛
同筆畫
    1. 𠆲
    2. 屷
    3. 𠚴
    4. 忉
    5. 丝
    6. 电
    7. 芁
    8. 㐴
    9. 仚
    10. 市
    11. 匝
    12. 冉
初中古詩詞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唐·岑参 《逢入京使》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 《陋室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