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óng

ㄌㄨㄥˊ

部首 艸

部外 5

總筆畫 11

繁體 蘢

蘢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30F

上下結構

1221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dxb|adxy

tikp

egm

44414

拼音 lóng

注音 ㄌㄨㄥˊ

部首 艸 部外 5總筆劃 8

基本區 830F筆順 12213534

標

茏 基本解釋

● 蘢

(蘢)

lóng ㄌㄨㄥˊ


  1. 〔~蔥〕草木青翠茂盛。亦稱「蔥蘢」。
  2.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英語 tall grass; water-weeds

【漢典】

茏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蘢

蘢 lóng

名

(形聲。從艸,龍聲。本義:草名。即「葒花」。蓼類植物) 同本義 [name of a grass]

其山之淺,有蘢與斥。——《管子·地員》

詞性變化


◎ 蘢

蘢 lóng

形

(1)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也作「蔥蘢」 [verdant]

譬若周雲之蘢蓯。——《淮南子·俶真》

(2) 又如:蘢茸(叢聚的樣子);蘢蓯(叢聚的樣子。同「蘢蔥」);蔥蘢(草木茂盛的樣子)

常用詞組


蘢蔥
【漢典】
【申集上】【艸】 蘢·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蘢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茏」字頭,请參考「蘢」字。)
【申集上】【艸】 蘢·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𠀤音朧。【玉篇】草名。【說文】天蘥也。【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註】蘢、斥𠀤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淮南子·俶眞訓】𦆯紛蘢蓯。【註】蘢蓯,聚會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註】蘢茸,聚貌。

【漢典】
【卷一】【艸】

↳蘢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茏」字頭,请參考「蘢」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天蘥也。从艸龍聲。盧紅切

《說文解字注》

(蘢)天蘥也。見釋艸。从艸。龍聲。盧紅切。九部。

【漢典】

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uŋ˧˥

粤语 lung4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茏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蘢」。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蘢」 說文‧艸部「蘢」 「茏」「茏」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異體字
蘢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礱(long2)
    2. 栊(long2)
    3. 瀧(long2)
    4. 櫳(long2)
    5. 龒(long2)
    6. 矓(long2)
    7. 朧(long2)
    8. 篭(long2)
    9. 㝫(long2)
    10. 䏊(long2)
    11. 㰍(long2)
    12. 竜(long2)
同部首
    1. 蒣
    2. 荞
    3. 荙
    4. 薏
    5. 葃
    6. 藛
    7. 蕷
    8. 菗
    9. 蔅
    10. 蕔
    11. 萤
    12. 蔊
同筆畫
    1. 庙
    2. 阜
    3. 龺
    4. 枩
    5. 卧
    6. 㤔
    7. 𠚋
    8. 䏛
    9. 𠈣
    10. 豖
    11. 𠈍
    12. 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