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èng

ㄉㄥˋ

部首 阜

部外 12

總筆畫 15

磴 嶝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6A5

左右結構

5254334125143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wgu

nlnot

yxju

72218

拼音 dèng

注音 ㄉㄥˋ

部首 阜 部外 12總筆劃 14

基本區 96A5筆順 52543341251431

隥 基本解釋

● 隥

dèng ㄉㄥˋ


  1. 同「磴」,階梯;石級。
  2. 險峻的山坡:「左關巖~,右樑潮源。」
【漢典】

隥 國語辭典

隥ㄉㄥˋdèng
名
  1. 階梯、石階。《說文解字·阜部》:「隥,仰也。」清·段玉裁·注:「仰者舉也。登陟之道曰隥。」《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傳·中宗八女傳》:「司農卿趙履溫為繕治,累石肖華山,隥彴橫邪,回淵九折,以石瀵水。」通「蹬」。

  2. 山坡、險坡。《玉篇·阜部》:「隥,險阪也。」《穆天子傳·卷四》:「天子南還,升于長松之隥。」

【漢典】
【戌集中】【阜】 隥·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隥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 隥·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唐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𠀤音凳。【說文】仰也。

又【玉篇】險阪也。【𥡆天子傳】乃絕隃之關隥。【又】天子南還,升於長松之隥。

又【廣韻】梯隥。 【玉篇】或作蹬。【集韻】同嶝磴。

【漢典】
【卷十四】【𨸏】

隥 《說文解字》

【卷十四】【𨸏】
《說文解字》

仰也。从𨸏登聲。都鄧切

《說文解字注》

(隥)仰也。仰者、舉也。登陟之道曰隥。亦作墱。西都賦。陵墱道而超西墉。西京賦。墱道邐倚以正東。薛曰。墱、閣道也。按閣道謂淩空如棧道者。从𨸏。登聲。都鄧切。六部。此以形聲包會意。

【漢典】

隥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əŋ˥˧ 日语读音 KIDA KIZAHASHI

粤语 dang3

近代音 端母 庚青韻 去聲 鄧小空;中古音 端母 嶝韻 去聲 嶝小韻 都鄧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登部 ;王力系统:端母 蒸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隥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隥」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隥」 說文‧阜部「隥」
金文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磴
嶝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鐙(deng4)
    2. 櫈(deng4)
    3. 嶝(deng4)
    4. 邓(deng4)
    5. 䠬(deng4)
    6. 瞪(deng4)
    7. 澄(deng4)
    8. 鄧(deng4)
    9. 䮴(deng4)
    10. 磴(deng4)
    11. 镫(deng4)
    12. 憕(deng4)
同部首
    1. 陊
    2. 䣡
    3. 䧙
    4. 陫
    5. 阽
    6. 䧯
    7. 郤
    8. 郂
    9. 阳
    10. 那
    11. 阼
    12. 鄉
同筆畫
    1. 碞
    2. 𠄿
    3. 銃
    4. 摍
    5. 㣄
    6. 蔤
    7. 馛
    8. 榗
    9. 暦
    10. 䎾
    11. 𠒪
    12. 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