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rǔ

ㄖㄨˇ

部首 邑

部外 10

總筆畫 13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10F

左右結構

131153412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feb

minl

ghdy

77327

拼音 rǔ

注音 ㄖㄨˇ

部首 邑 部外 10總筆劃 12

基本區 910F筆順 131153412452

鄏 基本解釋

● 鄏

rǔ ㄖㄨˇ


  1. 〔郟(jiá)~〕古山名,在今中國河南省洛陽市西北。

英語 place in Henan province

德語 Ortsname (S)

法語 (nom de lieu)​

【漢典】

鄏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鄏 rǔ

名

(1) ——地名用字。 [郟]:古地名。周朝東都。舊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境內

(2) 姓

鄏,見《姓苑》。——《萬姓統譜·沃韻》

【漢典】

鄏 國語辭典

鄏ㄖㄨˋrù
名
  1. 郟鄏:地名。周成王定鼎於此,故址約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洛陽縣西。

【漢典】
【酉集下】【邑】 鄏·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鄏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鄏·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如欲切,𠀤音辱。郟鄏,邑名,在河南。【集韻】河南縣直城門宮陌地也。餘詳前郟字註。

【漢典】
【卷六】【邑】

鄏 《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河南縣直城門官陌地也。从邑辱聲。《春秋傳》曰:“成王定鼎于郟鄏。”而蜀切

《說文解字注》

(鄏)郟鄏、逗。二字依韵會補。河南縣直城門官陌地也。官、趙抄宋本李仁甫本作宮。今集韵作宮。類篇作官。似官是。官陌卽今云官路也。河南縣者、二志皆云河南郡河南。郡縣同名。故但云河南縣、以別於凡縣不云縣也。若漢魏時碑則云河南河南矣。漢雒陽縣、周之成周也。漢河南縣、周之王城也。今河南河南府府東北二十里有雒陽故城。府城西北有河南故城。河南故城西有郟鄏陌。或謂之郟山。北二里曰邙山。从邑。辱聲。而蜀切。三部。春秋傳曰。成王定鼎于郟鄏。宣三年左傳文。按逸周書云。周公作大邑成周於中土。南繫於雒水。北因於郟山。以爲天下之大湊。地理志曰。河南郡河南、故郟鄏地。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營以爲都。是爲王城。是則漢之河南縣、左傳之郟鄏也。周時郟鄏爲大名。漢時專𧦝城外官陌爲郟鄏陌。舊名之僅存者。故皇甫謐、杜預皆云。縣西有郟鄏陌也。許君先舉漢陌。後舉周地。使文義相足。別詳邙下。

【漢典】

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ʐu˨˩˦

粤语 juk6

近代音 中古音 日母 燭韻 入聲 辱小韻 而蜀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屋部 ;王力系统:日母 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鄏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鄏」 說文‧邑部「鄏」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女(ru3)
    2. 肗(ru3)
    3. 㨌(ru3)
    4. 㼋(ru3)
    5. 辱(ru3)
    6. 䋴(ru3)
    7. 汝(ru3)
    8. 擩(ru3)
    9. 乳(ru3)
    10. 㦺(ru3)
同部首
    1. 阰
    2. 酆
    3. 鄦
    4. 陊
    5. 隯
    6. 隃
    7. 䧛
    8. 阫
    9. 邻
    10. 鄘
    11. 䧥
    12. 䧰
同筆畫
    1. 𠌂
    2. 猶
    3. 媭
    4. 寋
    5. 蛮
    6. 琼
    7. 㲝
    8. 䟦
    9. 𠗸
    10. 䡒
    11. 䅋
    12. 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