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rǔ

ㄖㄨˇ

部首 手

部外 14

總筆畫 17

㧫 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E9

左右結構

121145244441325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fdj

qmbb

dfgl

51027

拼音 rǔ

注音 ㄖㄨˇ

部首 手 部外 14總筆劃 17

基本區 64E9筆順 12114524444132522

擩 基本解釋

● 擩

rǔ ㄖㄨˇ


  1. 染:「目~耳染,不學以能。」
  2. 方言,插;塞:~進去。不知道把錢包~到哪裏去了?

英語 to stain, to dye

【漢典】

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擩 rǔ

動

(1) 通「濡」。沾染 [dye]

擩於醢上豆之間祭。——《儀禮·公食大夫禮》

目擩耳染。——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揭銘》

(2) 又如:擩染(沾染);擩祭(以肝肺菹擩鹽醢以祭也)

(3) 抓取 [take]

欲食之時,先取雜肉羹與餅相和,手擩而食。——《隋書》

(4) 〈方〉∶塞 [squeeze in]

永生又擩給 尤大哥幾顆手榴彈。—— 郭澄清《大刀記》

(5) 〈方〉∶伸 [stretch]

擩拳頭擦下鼻子,數數這邊。——華山《雞毛信》

(6) 按 [press]

擩,搵也。——《集韻》

(7) 〈方〉∶踩入 [step in]。如:一隻腳擩在泥裏去了

(8) 〈方〉∶胡亂放 [put recklessly]。如:錢包不知擩到哪去了

【漢典】

擩 國語辭典

擩ㄖㄨˋrù
動
  1. 染。《儀禮·公食大夫禮》:「賓升席,坐,取韭菹,以辯擩于醢,上豆之間祭。」漢·鄭玄·注:「擩,猶染也。」

【漢典】
【卯集中】【手】 擩·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擩·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而主切【集韻】橤主切,𠀤音乳。【說文】染也。【唐書·藝文志】擩嚌道眞。

又【唐韻】【集韻】𠀤儒誰切,音蕤。義同。

又搵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六曰擩祭。【註】擩讀爲虞芮之芮。以肝肺菹擩鹽醢中,以祭也。【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升席坐取韭菹,以辨擩干醢,上豆之閒祭。或作㨎。

又作㧫。

又【集韻】【正韻】𠀤而宣切,輭平聲。義同。

又挼莎也。與撋同。

又【集韻】如劣切,音𤑔。義同。亦作㨎。

又【唐韻】而遇切【集韻】儒遇切,𠀤音孺。手進物也。

又【集韻】尼主切,音醹。拄也。

又【唐韻】奴豆切【集韻】乃豆切,𠀤音耨。搆擩,不解事也。

【漢典】
【】【】

↳㨎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擩」字頭,请參考「㨎」字:)
【】【】
《說文解字注》
染也。如染繪爲色也。从手。耎聲。而泉反。十四部。周禮曰。六曰㨎祭。各本篆作擩。解作需聲。引周禮作擩祭。今正。古音耎聲在十四部。需聲在四部。其音畫然分別。後人乃或淆亂其偏旁本从耎者譌而从需。而音由是亂矣。周禮大祝九祭。六曰㨎祭。士虞禮、特牲饋食禮、少牢饋食禮、有司徹四篇經文几用㨎字二十。唐石經周禮、士虞皆作擩。特牲、少牢、有司皆作㨎。參差乖異。此非經字不一。乃周禮、士虞經淺人妄改也。郭璞而沿反。李善而緣反。劉昌宗而玄反。陸德明而泉反。皆耎聲之正音也。杜子春讀如虞芮之芮。郭璞而悅反。劉昌宗而誰反。顔師古如閱反。陸德明而劣反。皆耎聲之音轉也。古音十四十五部冣相近之理也。今則周禮、禮經、漢書、子虛賦注皆誤从需。玉篇擩而主切。廣韵麌韵作擩。切而主。薛韵作㨎。切如劣。不知其本爲一字。而五經文字云。㨎如悅反。字書無此字。見禮經。擩汝主反。見周禮。是則唐開成石經正用張參之說。故周禮與儀禮異字。不知何以就禮經中士虞與他篇又異字也。張氏云周禮作擩。汝主反。今按周禮釋文曰而泉反。一音而劣反。劉又而誰反。絶無汝主一反。不可以證陸氏周禮之本作㨎乎。士虞禮釋文曰。如悅反。劉而玄反。又而誰反。與特牲、少牢、有司音義皆同。亦不言而主反。又不可以見士虞之本作㨎乎。其云字書無㨎字。則其所據說文巳爲俗改之本。有擩無㨎。而不知說文古本之有㨎無擩也。禮經注曰。㨎、染也。李奇子虛賦注曰。染、㨎也。
【漢典】

擩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ʐu˨˩˦ 日语读音 HITAS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ji5 [海陆腔] ri5 [梅县腔] nio1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ji5粤语 jeoi5 jyu5

近代音 中古音 日母 脂韻 平聲 蕤小韻 儒隹切 三等 合口;日母 麌韻 上聲 乳小韻 而主切 三等 合口;泥母 候韻 去聲 槈小韻 奴豆切 一等 開口;日母 遇韻 去聲 孺小韻 而遇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侯部 ;王力系统:日母 侯部 ;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擩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擩」 說文‧手部「擩」
說文小篆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㧫
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㦺(ru3)
    2. 辱(ru3)
    3. 䋴(ru3)
    4. 肗(ru3)
    5. 鄏(ru3)
    6. 女(ru3)
    7. 汝(ru3)
    8. 乳(ru3)
    9. 㼋(ru3)
    10. 㨌(ru3)
同部首
    1. 摿
    2. 掀
    3. 㨧
    4. 揣
    5. 搷
    6. 撻
    7. 搟
    8. 擜
    9. 擑
    10. 擲
    11. 揌
    12. 攅
同筆畫
    1. 燛
    2. 䕝
    3. 鴼
    4. 馘
    5. 醨
    6. 䠛
    7. 簘
    8. 龼
    9. 簆
    10. 㶂
    11. 磰
    12. 疄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