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xī

chī

ㄒㄧ

ㄔ

部首 邑

部外 7

總筆畫 10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0D7

左右結構

341325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dmb|rdmb

kbnl

osly

47227

拼音 xī chī

注音 ㄒㄧ ㄔ

部首 邑 部外 7總筆劃 9

基本區 90D7筆順 341325252

標

郗 基本解釋

● 郗

xī ㄒㄧˉ


  1. (古讀chīㄔˉ)
  2. 古地名,在今中國河南省沁陽縣。
  3. 姓。

英語 city under the Chou Dyn. a surname

法語 (nom de famille)​,ville du Ho-nan

【漢典】

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郗 xī

名

(1) 春秋周邑名 [Xi town]。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陽縣

郗, 己姓。《說文》雲:「 周邑。」 野王西北。—— 宋· 羅泌《路史》

(2) 姓。晉有郗超

【漢典】

郗 國語辭典

郗ㄔchī
名
  1. 地名。周朝的屬地,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沁陽縣境內。

  2. 姓。如漢代有郗慮。

【漢典】
【酉集下】【邑】 郗·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郗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郗·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廣韻】丑饑切【集韻】抽遲切【韻會】丑脂切,𠀤音絺。【說文】周邑也。在河內野王縣。

又姓。【正字通】郗與郄別。黃長睿曰:郄詵,晉大夫郤縠之後。郗鑒,漢御史大夫郗慮之後。姓源旣異,音讀各殊,後世因俗書相混,不復分郄、郗爲二。陸龜蒙詩:一段淸光染郗郞。亦誤讀也。

又【集韻】香依切,音希。骨節閒也。

【漢典】
【卷六】【邑】

郗 《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周邑也。在河内。从邑希聲。丑脂切

《說文解字注》

(郗)周邑也。在河內。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陘、隤、懷。杜曰。絺在野王縣西南。按郗者本字。絺者古文假借字也。前志河內郡波縣。孟康云有絺城。後志亦云河內波有絺城。按許但云河內、不云某縣者。有所未審也。从邑。希聲。丑脂切。十五部。

【漢典】

郗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

客家话 [海陆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粤语 ci1潮州话 hi1

近代音 穿母 齊微韻 平聲陰 笞小空;中古音 徹母 脂韻 平聲 絺小韻 丑飢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灰部 ;王力系统:透母 微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郗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郗」 說文‧邑部「郗」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厀(xi1)
    2. 巇(xi1)
    3. 緆(xi1)
    4. 潝(xi1)
    5. 翕(xi1)
    6. 扱(xi1)
    7. 嚱(xi1)
    8. 䖒(xi1)
    9. 㗩(xi1)
    10. 螇(xi1)
    11. 栖(xi1)
    12. 饎(xi1)
同部首
    1. 陸
    2. 䧒
    3. 䣍
    4. 阭
    5. 阮
    6. 䣙
    7. 邵
    8. 陵
    9. 陋
    10. 鄻
    11. 䢻
    12. 鄝
同筆畫
    1. 待
    2. 栏
    3. 埅
    4. 庤
    5. 峐
    6. 䒺
    7. 㼜
    8. 㱞
    9. 𠀷
    10. 陗
    11. 拻
    12. 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