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ú

ㄑㄩˊ

部首 車

部外 5

總筆畫 12

𨊵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EE5

左右結構

125111235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lqkg

jjpr

fkrj

57020

拼音 qú

注音 ㄑㄩˊ

部首 車 部外 5總筆劃 12

基本區 8EE5筆順 125111235251

軥 基本解釋

● 軥

qú ㄑㄩˊ


  1. 車軛兩邊下伸反曲以夾牲頭的部分:「射兩~而還。」

英語 yoke

【漢典】

軥 國語辭典

軥ㄑㄩˊqú
名
  1. 車軛兩邊下卷以利於繫革帶的部分。《說文解字·車部》:「軥,軛下曲者。」清·段玉裁·注:「軛木上平而下為兩坳,加於兩服馬之頸是曰軥。」《左傳·襄公十四年》:「射兩軥而還。」孔穎達正義引服虔曰:「車軛兩邊叉馬頸者。」

【漢典】
【酉集下】【車】 軥·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軥 《康熙字典》

【酉集下】【車】 軥·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廣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𠀤音衢。【說文】軛下曲者。【韻會】車軛兩邊叉馬頸者。【左傳·襄十四年】射兩軥而還。【註】車軛下卷者。

又【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𠀤音鉤。【廣韻】車軥心木。

又夏后氏之輅曰軥。通作鉤。【釋名】鉤車以行爲陣,鉤股曲直有正,夏所制也。

又【廣韻】【正韻】古𠋫切【集韻】【韻會】居𠋫切,𠀤音遘。【廣韻】軥槅,輓車也。

又【等韻】公𠋫切,音苟。【前漢·朱家傳】乗不過軥牛。【註】軥,軥枙也。軥牛,小牛也。

【漢典】
【卷十四】【車】

軥 《說文解字》

【卷十四】【車】
《說文解字》

軶下曲者。从車句聲。古候切

《說文解字注》

(軥)軶下曲者。軶木上平而下爲㒳坳。加於㒳服馬之頸。是曰軥。韓奕毛傳曰。厄、烏噣也。小爾雅曰。衡、㧖也。㧖下者謂之烏啄。釋名曰。槅、扼也。所以扼牛頭也。馬曰烏啄。下向叉馬頸。似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噣啄同字。軶與軥同體。左傳。射㒳軥而還。服注。車軛㒳邊叉馬頸者。从車。句聲。古候切。四部。亦平聲。

【漢典】

軥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y˧˥

客家话 [海陆腔] ki1 kieu1 [客英字典] geu1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kieu1粤语 keoi4

近代音 中古音 群母 虞韻 平聲 衢小韻 其俱切 三等 合口;見母 侯韻 平聲 鉤小韻 古侯切 一等 開口;見母 候韻 去聲 遘小韻 古候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侯部 ;王力系统:羣母 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軥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軥」 望2.11「軥」 說文‧車部「軥」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𨊵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瞿(qu2)
    2. 欔(qu2)
    3. 翵(qu2)
    4. 胊(qu2)
    5. 鑺(qu2)
    6. 䝣(qu2)
    7. 欋(qu2)
    8. 臞(qu2)
    9. 朐(qu2)
    10. 鸲(qu2)
    11. 癯(qu2)
    12. 衢(qu2)
同部首
    1. 軦
    2. 䡬
    3. 轌
    4. 軫
    5. 軌
    6. 軤
    7. 軩
    8. 䡫
    9. 軏
    10. 轥
    11. 䡦
    12. 䡺
同筆畫
    1. 椈
    2. 链
    3. 敨
    4. 䀺
    5. 跇
    6. 䇪
    7. 䛒
    8. 𠌄
    9. 殙
    10. 搜
    11. 㥰
    12. 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