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tí

ㄊㄧˊ

部首 走

部外 9

總筆畫 16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DA7

左下包圍結構

1212134251112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hjh

goamo

boai

46808

拼音 tí

注音 ㄊㄧˊ

部首 走 部外 9總筆劃 16

基本區 8DA7筆順 1212134251112134

趧 基本解釋

● 趧

tí ㄊㄧˊ


  1. 〔~婁〕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舞曲名。
【漢典】
【酉集中】【走】 趧·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趧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 趧·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題。【說文】趧婁,四夷之舞,各自有由。○按《周禮·春官》作鞮鞻。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義同。

【漢典】
【卷二】【走】

趧 《說文解字》

【卷二】【走】
《說文解字》

趧𡝤,四夷之舞,各自有曲。从走是聲。都兮切

《說文解字注》

(趧)趧婁、逗。四夷之舞各自有曲。趧婁、今周禮作鞮鞻氏。注云。鞻讀爲屨。鞮屨、四夷舞者屝也。今時倡蹋𡔷沓行者自有屝。按今說文革部。鞮、革履也。無鞻字。釋文引說文。鞮、屨也。字林。鞮、革屨也。鞻者、靲屨。是則字林乃有鞻字。許、鄭周禮所無。鄭注當本作婁讀爲屨。革部之鞮是常用之屨。走部之趧婁乃四夷舞者之屨。曲當作屨。聲之誤也。四夷之舞各自有屨。正與鄭注說同。許意當亦婁讀爲屨。从走。屨也。故从走。是聲。都兮切。十六部。

【漢典】

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i˧˥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趧」 說文‧走部「趧」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禵(ti2)
    2. 媂(ti2)
    3. 蹄(ti2)
    4. 㣢(ti2)
    5. 㖷(ti2)
    6. 偍(ti2)
    7. 騠(ti2)
    8. 䅠(ti2)
    9. 綈(ti2)
    10. 褆(ti2)
    11. 鷤(ti2)
    12. 磃(ti2)
同部首
    1. 䟇
    2. 䞨
    3. 䟊
    4. 趲
    5. 赳
    6. 趂
    7. 趡
    8. 䞧
    9. 趟
    10. 赺
    11. 趒
    12. 䟋
同筆畫
    1. 燅
    2. 錩
    3. 輳
    4. 醚
    5. 韰
    6. 頥
    7. 嬡
    8. 䚣
    9. 縫
    10. 餧
    11. 臈
    12. 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