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àn

ㄕㄢˋ

部首 言

部外 13

總筆畫 20

善 𧨅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B71

嵌套結構

4311124111251411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dyy|uyyd

tqyrr

ucss

80661

拼音 shàn

注音 ㄕㄢˋ

部首 言 部外 13總筆劃 20

基本區 8B71筆順 43111241112514111251

譱 基本解釋

● 譱

shàn ㄕㄢˋ


  1. 同「善」。《正字通•言部》:「譱,善本字。」《漢書•禮樂志》:「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譱於禮;移風易俗,莫譱於樂。』」
【漢典】
【酉集上】【言】 譱·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譱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譱·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唐韻】常衍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膳上聲。【說文】吉也。从誩从羊,與義美同意。【前漢·禮樂志】安上治民,莫譱於禮。移風易俗,莫譱於樂。【師古註】古善字。

又【玉篇】大也。

又人名。崇譱,見【宋史·宗室表】。 【說文】篆文作𦎍。【集韻】隸作善。亦作嬗。

【漢典】
【卷三】【誩】

譱 《說文解字》

【卷三】【誩】
《說文解字》

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𦎍,篆文𦎍从言。常衍切〖注〗古文善字。𦏯、𧮟、𠾄,亦古文善。

《說文解字注》

(譱)吉也。口部曰:吉,譱也。从誩⺸。此與義、美同意。我部曰:義與善同意。羊部曰:美與善同意。按羊,祥也。故此三字從羊。常衍切。十四部。


(𦎍)篆文从言據此則譱爲古文可知矣。此亦上部之例,先古後篆也。譱字今惟見於周禮,他皆作善。

【漢典】

譱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Ąn˥˧ 日语读音 YOI韩语罗马 SEN现代韩语 선

近代音 中古音 禪母 獮韻 上聲 善小韻 常演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寒部 ;王力系统:禪母 元部 ;

官话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譱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善」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善」 包2.168「善」 說文‧誩部「善」 睡.語11「譱」
「善」 說文篆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異體字
善
𧨅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繕(shan4)
    2. 䚲(shan4)
    3. 饍(shan4)
    4. 姗(shan4)
    5. 䱇(shan4)
    6. 䄠(shan4)
    7. 善(shan4)
    8. 銏(shan4)
    9. 墡(shan4)
    10. 掞(shan4)
    11. 䥇(shan4)
    12. 疝(shan4)
同部首
    1. 諤
    2. 譅
    3. 謔
    4. 諍
    5. 譋
    6. 䚺
    7. 設
    8. 講
    9. 諃
    10. 䛂
    11. 讛
    12. 諭
同筆畫
    1. 蠑
    2. 籇
    3. 嚸
    4. 鯻
    5. 譠
    6. 䮥
    7. 鏸
    8. 䯢
    9. 櫮
    10. 鶨
    11. 攘
    12. 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