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wàng

ㄨㄤˋ

部首 月

部外 7

總筆畫 11

琞 𦣠 𥩿 𣍢 𢾘 朢 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71B

上下結構

415351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neg

ybhg

shqc

07104

拼音 wàng

注音 ㄨㄤˋ

部首 月 部外 7總筆劃 11

基本區 671B筆順 41535111121

常 通 標

望 基本解釋

● 望

wàng ㄨㄤˋ


  1. 看,往遠處看:~見。眺~。張~。~塵莫及(喻遠遠落後)。~風捕影。
  2. 拜訪:看~。拜~。探~。
  3. 希圖,盼:期~。欲~。喜出~外。
  4.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聲~。威~。
  5. 向,朝着:~東走。
  6. 月圓,農曆每月十五日前後:~日。
  7. 埋怨,責備:怨~。
  8. 姓。

英語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德語 anstarren, besuchen, Blick in Richtung, erwarten, hoffen, in Richtung zu

【漢典】

望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望

朢 wàng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個人站在土地上遠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對象。本義:遠望)

(2) 同本義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說文》。按,此字疑當訓遠視也。

望,遠視也。——《玉篇》

豕望視而交睫腥。——《禮記·內則》。注:「望視,遠視也。」

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莊子·胠篋》

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莊子·天運》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扁鵲望 桓侯。——《韓非子·喻老》

舉頭望明月。——唐· 李白《靜夜思》

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又如:望臺(指輪船駕駛臺);望樓(望遠守衛的樓房);望闕(望着皇宮);望乞(希望;乞求);望國(遙望故國);望睹(瞭望,眺望);望鄉(遙望故鄉);望祭(望禮。遙望而祭);望拜(遠遠望見即行叩拜);望祀(遙望祭祀);望眼(遠眺的眼睛)

(4) 遙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禮·大宗伯》。注:「五嶽四鎮四瀆。」

猶三望。——《左傳·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國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遙祭山川地袛之禮);望拜(遙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時所立的木製標誌)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史記·項羽本紀》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漢所望。——《漢書·李廣蘇建傳》

(7) 又如:望歲(盼望豐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嬪希望皇帝臨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處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遠視的樣子);望子(期望您。子,對人的尊稱);望洋(仰望的樣子);望慕(仰慕);望雲(仰望白雲);望視(仰視,遠視)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氣色);望氣者(一種依靠望天氣而預測吉凶禍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實。——清· 林覺民《與妻書》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較 [compare]

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己矣。——《禮記·表記》

(13) 怨恨,責怪 [grudge]

絳侯望 袁盎。——《史記·袁盎晁錯傳》

時人望之。——《後漢書·賈彪傳》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記·張耳陳餘傳》

黯褊心,不能無少望。——《漢書·汲黯傳》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喪);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隕。——宋· 沈括《夢溪筆談》

(16) 又如:望七(將至七十歲);望五(年齡近五十歲);望四(接近四十歲);望秋(臨近秋天)

詞性變化


◎ 望 wàng

名

(1) 視野,視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準器);望中(視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又如:望輕(聲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聲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聲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絕秦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甚失孤望。——《資治通鑑》

(5) 望日,夏曆每月十五,天文學上指月亮圓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6) 又如:望後(望日之後;向後);望夜(農曆十五日之夜)

(7) 邊際 [bound]

神覆宇宙而無望。——《呂氏春秋·下賢》

(8) 儀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風望閒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國之望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畫輪車]左右開四望。——《晉書》

(11) 酒店的招簾,即酒望 [flag]。如:望竿(懸掛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區劃的等級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韋處厚建議,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州別駕。——《新唐書》

◎ 望 wàng

介

(1) [口]∶向,對着 [towards;to]

望硃砂庵而登。——《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2) 又如:望前走

常用詞組


望板望塵不及望穿秋水望斷望而卻步望而生畏望風望風撲影望風而遁望風而潰望風而靡望風而逃望風披靡望樓望梅止渴望門投止望日望頭望外望文生義望聞問切望鄉臺望眼欲穿望洋望洋興嘆望遠鏡望月望診望子成龍望子望族
【漢典】

望 國語辭典

望ㄨㄤˋwàng
動
  1. 向遠處或高處看。如:「登高望遠」、「一望無際」。唐·李白〈靜夜思〉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3. 拜訪、慰問。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責備。《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不意君之望臣深也!豈以臣為重去將哉?」《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僕非敢如此。」

  5. 將近、接近。唐·韓愈〈祭竇司業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你那我雖然不至於老邁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名
  1. 志願、心願。如:「願望」、「絕望」。

  2. 名譽、名聲。如:「名望」、「聲望」、「德高望重」。《三國演義·第八三回》:「陸遜年幼望輕,恐諸公不服。」

  3. 農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見的滿月月相,後指農曆的每月十五日。《文選·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宋·蘇軾〈後赤壁賦〉:「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介
  1. 向、朝。如:「望後退」、「望前看」、「望我點點頭」。

【漢典】
【辰集上】【月】 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望 《康熙字典》

【辰集上】【月】 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古文〕𦣠【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漢典】
【卷十二】【亾】

望 《說文解字》

【卷十二】【亾】
《說文解字》

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巫放切

《說文解字注》

(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還者、復也。本義。引申之爲令聞令望之望。从亡。朢省聲。按望以朢爲聲。朢以望爲義。其爲二字較然也。而今多亂之。巫放切。十部。亦平聲。

【漢典】

望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wɑŋ˥˧ 唐代读音 *miɑng miɑ̀ng日语读音 NOZOMU NOZOMI MOCHI韩语罗马 MANG现代韩语 망越南语 vọng

客家话 [梅县腔] mong5 [海陆腔] mong6 [客英字典] mong5 [宝安腔] mong3 [东莞腔] mong3 [沙头角腔] mong5 [客语拼音字汇] mong4 vong4 [陆丰腔] mong6 [台湾四县腔] mong5粤语 mong6

近代音 微母 江陽韻 去聲 望小空;中古音 微母 陽韻 平聲 亡小韻 武方切 三等 合口;微母 漾韻 去聲 妄小韻 巫放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唐部 ;王力系统:明母 陽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望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朢」 前7.38.1合6497「朢」 保卣西周早期集成5415「望」 郭.語2.33「望」 說文‧亡部「朢」 睡.日甲68背「望」
「朢」 後2.18.10合4589「朢」 士上盉西周早期集成9454「」 郭.緇.3「朢」 睡.日乙118
「朢」 林1.24.14合7540「朢」 師望鼎西周中期集成2812「」 包2.145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琞
𦣠
𥩿
𣍢
𢾘
朢
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暀(wang4)
    2. 迋(wang4)
    3. 朢(wang4)
    4. 旺(wang4)
    5. 徍(wang4)
    6. 䛃(wang4)
    7. 王(wang4)
    8. 妄(wang4)
    9. 盳(wang4)
    10. 䤑(wang4)
    11. 忘(wang4)
同部首
    1. 臔
    2. 臄
    3. 胦
    4. 膯
    5. 䏴
    6. 脥
    7. 胑
    8. 㬳
    9. 䐌
    10. 腭
    11. 腇
    12. 䑂
同筆畫
    1. 寇
    2. 娸
    3. 奟
    4. 缍
    5. 焌
    6. 珺
    7. 㧼
    8. 偋
    9. 蚸
    10. 惨
    11. 笺
    12. 婴
小學古詩詞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静夜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 《望洞庭》
初中古詩詞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唐·岑参 《逢入京使》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 《登飞来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唐·王绩 《野望》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唐·柳宗元 《小石潭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