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攴

部外 9

總筆畫 13

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F98

上下結構

121213134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ghtp

mkino

aimw

部首 攴 部外 8總筆劃 12

擴展B 22F98筆順 121213134454

𢾘 基本解釋

● 𢾘


  1. 同「望」。
【漢典】
【辰集上】【月】 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望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𢾘」字頭,请參考「望」字。)
【辰集上】【月】 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古文〕𦣠【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漢典】
【卷十二】【亾】

↳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𢾘」字頭,请參考「望」字:)
【卷十二】【亾】
《說文解字》

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巫放切

《說文解字注》

(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還者、復也。本義。引申之爲令聞令望之望。从亡。朢省聲。按望以朢爲聲。朢以望爲義。其爲二字較然也。而今多亂之。巫放切。十部。亦平聲。

【漢典】

𢾘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㪮
    2. 敡
    3. 斅
    4. 㪛
    5. 㪑
    6. 敊
    7. 㪏
    8. 敼
    9. 㪆
    10. 㪤
    11. 敥
    12. 㪃
同筆畫
    1. 凓
    2. 鈆
    3. 詀
    4. 䀹
    5. 䞤
    6. 湘
    7. 揙
    8. 敬
    9. 腎
    10. 軽
    11. 喷
    12. 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