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龕
- 供奉神佛的小閣或櫃子。唐杜甫《山寺》:“野寺根石壁,諸龕遍崔嵬。前佛不復辨,百身一莓苔。”
- 塔中存放僧人骨灰或遺體的地方。五代貫休《送人歸夏口》:“儻經三祖寺,一為禮龕墳。”
- 龍貌。《説文•龍部》:“龕,龍皃。”
- 容納;盛受。《方言》卷六:“龕,受也……揚越曰龕。受,盛也,猶秦晋言容盛也。”
- 空間較小的窟穴或房屋。宋范成大《冬春行》:“土倉瓦龕分蓋藏,不蠹不腐常新香。”
- 聲。《方言》卷十三:“
𪚕(龕),聲也。”《玉篇•龍部》:“
𪚕(龕),聲也。”
- 古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夾岸有山,南曰龕,北曰赭。二山相對,謂之海門。”
- 通“戡”。攻取;平定。《法言•重黎》:“劉龕南陽,項救河北。”
- 通“堪”。勝任。《逸周書•祭公》:“周克龕紹成、康之業,以將天命。”
● 龕
- 方言。副詞。相當於“可”。《樂府•讀曲歌》:“茱萸持捻泥,龕有殺子像。”
英语 niche, shrine
德语 heilig (S),Nische (S)
法语 cassette,niche,contenir
【漢典】
龕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龕
名
(1) (形聲。從龍,合聲。本義:龍的樣子)
(2) 同本義 [dragon's shape]
龕,龍貌也。——《說文》
(3) 小窟或小屋 [small cave;houselet]。
如:龕居(以石屋爲居);龕窟(懸在壁上的洞穴)
(4) 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閣 [niche]
莊嚴龕像,首於西峯石壁。——江總《攝山棲霞寺碑》
又如:壁龕;龕火(壁龕中 燈火);龕牖(窗形的石龕);龕座(放神主的小室);龕像(壁龕中的佛像)
(5) 盛放神聖物品的盒子 [shrine]。
如:龕子(僧棺);佛龕
(6) 塔,塔下室 [cell]
倘經三祖寺,一爲禮龕墳。——貫休《送人舊夏口》
又如:龕室(寺塔下的小室或龕中的小室)
詞性變化
◎ 龕
動
(1) 容納;盛裝 [contain;hold]
龕,受也。——《方言》。郭璞注:「今雲龕囊依此名」。
(2) 通「戡」。攻克,平定 [quell]
劉龕 南陽。——《法言·重黎》
又如:龕世(平定天下或安定社會);龕亂(平定亂世。同戡亂);龕定(平定,戰勝)
常用詞組
【漢典】
龕 國語辭典
名
-
供奉神、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櫥櫃。如:「神龕」、「佛龕」。唐·杜甫〈山寺〉詩:「野寺根石壁,諸龕遍崔嵬。」《朱子語類·卷九○·禮七》:「西壁如今之牆上為龕,太祖居之,東向。」
-
置放僧人遺體的棺木。《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
動
-
克服、平定。漢·揚雄《法言·重黎》:「劉龕南陽,項救河北。」晉·李軌·注:「龕,取也。」《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北拒溺驂鑣,西龕收組練。」通「戡」。
【漢典】
龕 字源字形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