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門

部外 17

總筆畫 25

鬭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DF5

上包圍結構

5112251135453121551213312

五筆

倉頡

鄭碼

uqyr

anhml

xdbp

部首 門 部外 17總筆劃 25

擴展B 28DF5筆順 5112251135453121551213312

𨷵 基本解釋

● 𨷵


  1. 同「𨷖」。
【漢典】
【亥集上】【鬥】 鬭·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4

↳鬭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𨷵」字頭,请參考「鬭」字。)
【亥集上】【鬥】 鬭·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4

【唐韻】【集韻】【韻會】都豆切【正韻】丁𠋫切,𠀤兜去聲。【說文】遇也。【玉篇】爭也。【廣韻】鬭競。【禮·檀弓】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鬭。【孟子】今有同室之人鬭者。【疏】有鬭爭之者。

又姓。【左傳·桓六年】鬭伯比言于楚子。【註】楚大夫。

又【集韻】當侯切,音兜。交爭也。

又叶都故切,音妒。【郭璞·流寓賦】涉幽谷之高關,壯斯世之險固。過王城之丘墉,想穀洛之合鬭。

【漢典】
【卷三】【鬥】

↳鬭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𨷵」字頭,请參考「鬭」字:)
【卷三】【鬥】
《說文解字》

遇也。从鬥𣂪聲。都豆切

《說文解字注》

(鬭)遇也。㬪韵。凡今人云鬭接者,是遇之理也。周語:穀雒鬭,將毁王宫。謂二水本異道而忽相接合爲一也。古凡鬭接用鬭字,鬥爭用鬥字。俗皆用鬭爲爭競,而鬥廢矣。从鬥斲聲。都豆切。四部。

【漢典】

𨷵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鬭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閫
    2. 閑
    3. 闢
    4. 閶
    5. 䦒
    6. 闑
    7. 閊
    8. 閒
    9. 䦘
    10. 闃
    11. 䦧
    12. 閔
同筆畫
    1. 纙
    2. 䲗
    3. 鑯
    4. 戅
    5. 䕿
    6. 䵜
    7. 爥
    8. 讗
    9. 韉
    10. 曯
    11. 廳
    12. 䴍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