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金

部外 12

總筆畫 17

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C53

左右結構

31115324111214444

五筆

鄭碼

qwyo

pnuo

部首 金 部外 12總筆劃 17

擴展B 28C53筆順 31115324111214444

𨱓 基本解釋

● 𨱓


  1. 「鐎」的類推簡化字。
【漢典】
【戌集上】【金】 鐎·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鐎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𨱓」字頭,请參考「鐎」字。)
【戌集上】【金】 鐎·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唐韻】卽削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焦。【說文】鐎,斗也。【廣韻】溫器三足而有柄。【周禮·天官·鬱人註】以煑之鐎中,停于祭前。【史記·李將軍傳·刁斗註】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刁斗。

又【博古圖】漢熊足鐎斗,高四寸八分,深三寸二分,口徑二寸三分,容一升四合有半,重一斤十兩,有流,有柄,三足,流蓋與柄多爲物象,足飾以熊。龍首鐎斗,高七寸八分,深二寸三分,口徑四寸三分,容三升重三斤一兩,有耳有流有柄,首飾以龍,皆銅爲之。趙襄子使㕑人操斗,以食大工。古者行食以斗,而此有柄與流,知其爲盛羹湇之具也。【正字通】據此說,與周禮註煑鐎小別。然以形制推之,鐎斗與軍中鐎斗,名同實異。說文鐎汎訓鐎斗。徐氏誤引史記,鐎器受二升,晝炊夜擊,以實之。六書故、正韻、韻會鐎字註,與刁斗合爲一,皆非也。【集韻】通作焦。

又【廣韻】昨焦切【集韻】慈焦切,𠀤音樵。溫器。形如銚。

又【五音集韻】卽由切,音遒。釜屬。

【漢典】
【卷十四】【金】

↳鐎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𨱓」字頭,请參考「鐎」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鐎斗也。从金焦聲。即消切

《說文解字注》

(鐎)鐎斗也。卽刀斗也。孟康曰: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刀斗。荀悅曰:刀斗小鈴,如宫中傳夜鈴也。蘇林曰:形如鋗,以銅作之,無緣,受一斗,故云刀斗。鐎卽鈴也。廣韵:温器,三足而有柄。从金焦聲。卽消切。二部。

【漢典】

𨱓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镯
    2. 锶
    3. 铯
    4. 铨
    5. 锛
    6. 锣
    7. 铚
    8. 镙
    9. 镘
    10. 铓
    11. 钅
    12. 锍
同筆畫
    1. 檚
    2. 鮺
    3. 螹
    4. 犠
    5. 賻
    6. 竃
    7. 襋
    8. 鮫
    9. 鼁
    10. 䌕
    11. 蟊
    12. 歗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