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uā

ㄎㄨㄚ

部首 金

部外 8

總筆畫 16

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A06

左右結構

3411243113443115

五筆

倉頡

鄭碼

qdun

ckcs

pgbz

拼音 kuā

注音 ㄎㄨㄚ

部首 金 部外 8總筆劃 16

擴展B 28A06筆順 3411243113443115

𨨆 基本解釋

● 𨨆


  1. 同「銙」。

● 𨨆

kuā ㄎㄨㄚ


  1. 〈見於臺灣人名〉
【漢典】
【戌集上】【金】 銙·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銙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𨨆」字頭,请參考「銙」字。)
【戌集上】【金】 銙·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韻會】𠀤苦瓦切,音骻。帶具。【唐書·柳渾傳】玉工爲帝作帶,誤毀一銙。【正字通】唐制,帶,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台,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義同。 【集韻】本作𩊓。亦作錁。

【漢典】

𨨆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銙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鋁
    2. 鍹
    3. 鈠
    4. 䥮
    5. 釢
    6. 鑥
    7. 鈙
    8. 鍲
    9. 鏏
    10. 鑬
    11. 銕
    12. 鍥
同筆畫
    1. 憊
    2. 䣢
    3. 歙
    4. 濩
    5. 䧬
    6. 翮
    7. 錗
    8. 㷺
    9. 獲
    10. 甐
    11. 歷
    12. 赟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