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uǎ

ㄎㄨㄚˇ

部首 金

部外 6

總筆畫 14

錁 𨨆 𩊓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299

左右結構

341124311341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dfn

ckms

pgbz

84127

拼音 kuǎ

注音 ㄎㄨㄚˇ

部首 金 部外 6總筆劃 14

基本區 9299筆順 34112431134115

銙 基本解釋

● 銙

kuǎ ㄎㄨㄚˇ


  1. 古代附於腰帶上的裝飾品,用金、銀、鐵、犀角等製成:「至唐高祖……一品、二品~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銀,庶人以鐵。」
  2. 形似帶銙的一種茶,稱「銙茶」。
  3. 量詞,計算茶葉銙數的單位。
【漢典】
【戌集上】【金】 銙·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銙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銙·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韻會】𠀤苦瓦切,音骻。帶具。【唐書·柳渾傳】玉工爲帝作帶,誤毀一銙。【正字通】唐制,帶,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台,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義同。 【集韻】本作𩊓。亦作錁。

【漢典】

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uɑ˨˩˦ 韩语罗马 KWA现代韩语 과越南语 giơ khoá

粤语 kwaa1 kwaa3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銙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錁
𨨆
𩊓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䦚(kua3)
    2. 楇(kua3)
    3. 垮(kua3)
    4. 侉(kua3)
同部首
    1. 釒
    2. 鈲
    3. 鐴
    4. 釱
    5. 鍱
    6. 銶
    7. 鏭
    8. 鐐
    9. 䤢
    10. 鑬
    11. 鋴
    12. 鈿
同筆畫
    1. 鉸
    2. 搿
    3. 漟
    4. 鹕
    5. 趚
    6. 㗢
    7. 摷
    8. 愳
    9. 䤪
    10. 閭
    11. 緺
    12. 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