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iān

ㄑㄧㄢ

部首 辵

部外 8

總筆畫 12

愆 𨔃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84F2

左下包圍結構

32251325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wkqp

yorv

wnjn

拼音 qiān

注音 ㄑㄧㄢ

部首 辵 部外 8總筆劃 11

擴展B 284F2筆順 32251325454

𨓲 基本解釋

● 𨓲

qiān ㄑㄧㄢ


  1. 經過。《説文•辵部》:「𨓲,過也。」段玉裁注:「本義此為經過之過。」李富孙《辨字正俗》:「𨓲為行之過。」又过度。承培元《廣説文答問疏證》:「凡㠯愆為逾𨒋義者皆作𨓲為正。」
  2. 同「愆」。過失。《玉篇•是部》:「𨓲,過也,亦作諐。」《集韻•仙韻》:「愆,亦作𨓲。」《正字通•辵部》:「𨓲,經史皆作愆。」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辵部》「𨓲」下云:「《心部》愆、㥶、諐、為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𨓲。』」
【漢典】
【酉集下】【辵】 𨓲·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8

𨓲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 𨓲·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8

【集韻】與愆同。

又丘閑切,音慳。義同。

【漢典】
【卷二】【辵】

𨓲 《說文解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過也。从辵侃聲。去虔切

《說文解字注》

(𨓲)過也。本義此爲經過之過,心部愆、㥶、諐爲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𨓲。从辵侃聲。去䖍切。十四部。

【漢典】

𨓲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𨓲」說文‧辵部 「𨓲」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愆
𨔃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㡨(qian1)
    2. 簽(qian1)
    3. 韆(qian1)
    4. 粁(qian1)
    5. 厱(qian1)
    6. 攐(qian1)
    7. 鈆(qian1)
    8. 愆(qian1)
    9. 圱(qian1)
    10. 攑(qian1)
    11. 签(qian1)
    12. 鬜(qian1)
同部首
    1. 週
    2. 迤
    3. 迈
    4. 違
    5. 䢍
    6. 選
    7. 遂
    8. 進
    9. 遘
    10. 䢡
    11. 逾
    12. 迕
同筆畫
    1. 秲
    2. 婢
    3. 银
    4. 埲
    5. 㪷
    6. 琒
    7. 趹
    8. 梌
    9. 崬
    10. 㶿
    11. 紱
    12. 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