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豆

部外 10

總筆畫 17

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7BFF

左右結構

12125143132511312

五筆

倉頡

鄭碼

fkuf

gthwj

bjne

部首 豆 部外 10總筆劃 17

擴展B 27BFF筆順 12125143132511312

𧯿 基本解釋

● 𧯿


  1. 同「鼙」。
【漢典】
【酉集中】【豆】 𧯿·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𧯿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豆】 𧯿·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集韻】騈迷切,音枇。騎鼓也。與鼙同。亦作鞞。

【漢典】
【卷五】【鼓】

↳鼙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𧯿」字頭,请參考「鼙」字:)
【卷五】【鼓】
《說文解字》

騎鼓也。从鼓卑聲。部迷切

《說文解字注》

(鼙)騎𡔷也。戴先生曰。儀禮有朔鼙、應鼙。鼙者小𡔷。與大𡔷爲節。魯𡔷薛𡔷之圖。圜者擊鼙。方者擊𡔷。後世不別設鼙。以擊𡔷側當之。作堂下之樂。先擊朔鼙。應鼙應之。朔者、始也。所以引樂。故又謂之𣌾。𣌾之言引也。朔鼙在西。置𡔷北。應鼙在東。置𡔷南。東方諸縣西鄉。西方諸縣東鄉故也。按大司馬云。師帥執提。旅帥執鼙。大鄭曰。提謂馬上𡔷。有曲木提持𡔷立馬髦上者。然則騎𡔷謂提、非謂鼙也。許與大鄭異。从𡔷。卑聲。部迷切。十六部。

【漢典】

𧯿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鼙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䝄
    2. 豏
    3. 豓
    4. 豔
    5. 䜿
    6. 䝃
    7. 豉
    8. 豍
    9. 䜺
    10. 䜹
    11. 䜼
    12. 䝂
同筆畫
    1. 鎹
    2. 斵
    3. 鮮
    4. 䦭
    5. 㻺
    6. 褼
    7. 䕗
    8. 濕
    9. 螾
    10. 寱
    11. 鳃
    12. 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