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耳

部外 6

總筆畫 12

聚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566

上下結構

12211134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bwww

sooo

ceoo

部首 耳 部外 6總筆劃 12

擴展B 26566筆順 122111343434

𦕦 基本解釋

● 𦕦


  1. 俗「聚」。《可洪音義》:「雨~:音聚。」
【漢典】
【未集中】【耳】 聚·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𦕦」字頭,请參考「聚」字。)
【未集中】【耳】 聚·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𠀤徐上聲。【說文】會也。【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禮·檀弓】聚國族於斯。【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註】聚謂所同歸凑也。

又【玉篇】斂也。【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

又居也,邑落也。【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註】聚謂村落也。

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于鄕。

又積也。【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註】聚謂衆所宜。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註】聚,具也。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註】晉邑。

又【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𠀤音𡒍。義同。

又音娵。【史記·歷書】月名畢聚。日得甲子。索隱讀。

又與驟同。【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釋文】聚,本一作驟。

又【韻補】叶組救切,音僦。【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漢典】
【卷八】【㐺】

↳聚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𦕦」字頭,请參考「聚」字:)
【卷八】【㐺】
《說文解字》

會也。从乑取聲。邑落云聚。才句切

《說文解字注》

(聚)會也。公羊傳曰:會猶冣也。注云:冣,聚也。按冖部曰:冣,積也。積以物言,聚以人言,其義通也。古亦叚埾爲聚。从㐺取聲。才句切。古音在四部。一曰邑落曰聚。平帝紀:立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曰校、鄉曰庠、聚曰序。張晏曰:聚,邑落名也。韋昭曰:小鄉曰聚。按邑落,謂邑中村落。

【漢典】

𦕦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聚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聭
    2. 耻
    3. 聊
    4. 䎵
    5. 聝
    6. 聧
    7. 聤
    8. 耳
    9. 聈
    10. 䎲
    11. 聻
    12. 聛
同筆畫
    1. 棿
    2. 棍
    3. 嵄
    4. 㖻
    5. 椒
    6. 痙
    7. 鈇
    8. 斮
    9. 缄
    10. 㭸
    11. 軴
    12. 傂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