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糸

部外 12

總筆畫 18

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16C

上下結構

134431125344554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dufi

kqvif

gdtz

部首 糸 部外 12總筆劃 18

擴展B 2616C筆順 134431125344554234

𦅬 基本解釋

● 𦅬


  1. 同「縶」。
【漢典】
【未集中】【糸】 縶·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縶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𦅬」字頭,请參考「縶」字。)
【未集中】【糸】 縶·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立切,音執。【玉篇】縷也,相縶也,連也。【類篇】繫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縶,絆也。【禮·月令】游牝別羣,則縶騰駒。

又【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註】縶,拘執。

又【韻補】質涉切。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漢典】
【】【】

↳縶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𦅬」字頭,请參考「縶」字:)
【】【】
《說文解字注》
𩡳或从糸𡙕聲。
【漢典】

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馽」說文‧馬部 「縶」熹.春秋.昭廿年 「𦅬」
「縶」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縶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縱
    2. 緍
    3. 䌐
    4. 䌈
    5. 䊹
    6. 纁
    7. 縍
    8. 綩
    9. 䌲
    10. 緻
    11. 絥
    12. 綱
同筆畫
    1. 䒇
    2. 癏
    3. 䉚
    4. 蟫
    5. 﨣
    6. 礔
    7. 鎬
    8. 櫒
    9. 騄
    10. 繩
    11. 蟡
    12. 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