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ū

ㄒㄩ

部首 糸

部外 12

總筆畫 18

䋶 綇 𦅓 𦅨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13C

左右結構

554444333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xedm

vfhhc

zpgo

拼音 xū

注音 ㄒㄩ

部首 糸 部外 12總筆劃 18

擴展B 2613C筆順 554444333132511134

𦄼 基本解釋

● 𦄼

xū ㄒㄩ


  1. 絆住獸前兩足。
【漢典】
【未集中】【糸】 𦄼·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𦄼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𦄼·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廣韻】相兪切【集韻】詢趨切,𠀤音須。【說文】絆前兩足也。漢令蠻夷卒有𦄼。【類篇】𦄼,或省作䋶。互詳䋶字註。

又【廣韻】相庾切。

又息有切,音滫。義𠀤同。

又【集韻】筍勇切,音竦。

又聳取切,音盨。

又宣遇切,音尟。義𠀤同。

【漢典】
【卷十三】【糸】

↳𦅨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𦄼」字頭,请參考「𦅨」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絆前兩足也。从糸須聲。漢令:蠻夷卒有𦅨。相主切

《說文解字注》

(𦅨)絆歬㒳足也。莊子馬蹏篇。連之以羈𦄼。崔云。絆前㒳足也。吴都賦。𦄼麋麖。劉注同。从糸。須聲。相主切。古音在四部。按向秀云馬絆。音竦。集韵入二腫。漢令蠻夷卒有𦄼。疑有奪字。殊下云。蠻夷長有罪當殊之。此應云蠻夷卒有罪當𦄼之。

【漢典】

𦄼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𦄼」說文‧糸部 「𦄼」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䋶
綇
𦅓
𦅨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絧
    2. 縂
    3. 縯
    4. 綟
    5. 統
    6. 組
    7. 絃
    8. 縉
    9. 纋
    10. 縦
    11. 繯
    12. 綩
同筆畫
    1. 䵦
    2. 鎌
    3. 襠
    4. 礕
    5. 騆
    6. 齌
    7. 䭓
    8. 鵓
    9. 鮽
    10. 覲
    11. 瀅
    12. 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