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皿

部外 12

總筆畫 17

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50B1

上下結構

134431122154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dufl

kebt

gdxl

部首 皿 部外 12總筆劃 17

擴展B 250B1筆順 13443112215425221

𥂱 基本解釋

● 𥂱


  1. 同「盩」。
【漢典】
【午集中】【皿】 盩·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2

↳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𥂱」字頭,请參考「盩」字。)
【午集中】【皿】 盩·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𠀤張流切,音輈。【說文】引擊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盩厔縣,今屬陝西西安府。【正字通】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縣。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詩傳】諸盩,太王古公父名。

又【集韻】𨻰留切,胄平聲。義同。

又【字彙補】古抽字。【呂氏春秋】涉血盩肝以求之。 【說文】本作𥂱,从㚔攴,見血也。【字彙】誤載皿部。

又譌作𥂕,分二音二義,𠀤非。【字彙補】譌作𥂲,尤非。

【漢典】
【卷十】【幸】

↳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𥂱」字頭,请參考「盩」字:)
【卷十】【幸】
《說文解字》

引擊也。从幸、攴,見血也。扶風有盩厔縣。張流切

《說文解字注》

(盩)引擊也。引而擊之也。从㚔攴見血也。會意。張流切。三部。今隷作盩。扶風有盩庢縣。說者曰。山曲曰盩。水曲曰庢。按卽周旋、折旋字之叚借也。在今陝西西安府盩庢縣東三十里、地名終南鎭。元和郡縣志終南縣城卽漢盩庢故城也。庢俗作厔。非。

【漢典】

𥂱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盩」盩𤔲土幽卣西周早期集成5344 「盩」說文‧㚔部 「盩」盩厔鼎 「𥂱」
「盩」漢印徵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盩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盝
    2. 盗
    3. 盢
    4. 盨
    5. 盥
    6. 盒
    7. 监
    8. 䀄
    9. 盬
    10. 盓
    11. 㿾
    12. 盃
同筆畫
    1. 魍
    2. 繇
    3. 辫
    4. 竁
    5. 鳁
    6. 韕
    7. 鴜
    8. 䠙
    9. 㐯
    10. 燦
    11. 㔤
    12. 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