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í

ㄑㄧˊ

部首 玉

部外 14

總筆畫 18

璂 𤩒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4A8C

左右結構

112112211134554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gadi

mgtcf

cez

拼音 qí

注音 ㄑㄧˊ

部首 玉 部外 14總筆劃 18

擴展B 24A8C筆順 112112211134554234

𤪌 基本解釋

● 𤪌

qí ㄑㄧˊ


  1. 同「璂」。古代皮弁縫合處的玉飾。
【漢典】
【午集上】【玉】 𤪌·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4

𤪌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 𤪌·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4

【唐韻】【集韻】渠之切【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其。【說文】弁飾往往冒玉也。【徐曰】謂綴玉於武冠,若棊子之列布也。【玉篇】飾弁也。

又【集韻】或作璂。

【漢典】
【卷一】【玉】

𤪌 《說文解字》

【卷一】【玉】
《說文解字》

弁飾,往往冒玉也。从玉綦聲。璂,𤪌或从基。渠之切

《說文解字注》

(𤪌)弁飾也。往往冒玉也。上也字依詩音義補。弁師曰。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琪。鄭司農云。故書會作䯤。䯤讀如馬會之會。謂以五采束髮也。琪讀如綦車轂之綦。按許謂以玉飾弁曰琪。與司農說同。後鄭則易琪爲綦。綦、結也。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以爲飾、謂之綦。葢後鄭謂經琪字乃玉名。故易爲綦字。曹風。其弁伊騏。箋亦云騏當作綦。自用其周禮說也。許同先鄭說。往往、歴歴也。鄭云皪皪而處是也。从王。綦聲。渠之切。一部。


(璂)𤪌或从基。

【漢典】

𤪌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𤪌」說文‧玉部 「𤪌」
「璂」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璂
𤩒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棋(qi2)
    2. 碕(qi2)
    3. 丌(qi2)
    4. 芪(qi2)
    5. 齊(qi2)
    6. 䕤(qi2)
    7. 䩓(qi2)
    8. 軝(qi2)
    9. 鯕(qi2)
    10. 祁(qi2)
    11. 崎(qi2)
    12. 䭼(qi2)
同部首
    1. 瑢
    2. 璥
    3. 瓊
    4. 玬
    5. 琗
    6. 㻅
    7. 琦
    8. 珗
    9. 珋
    10. 瑘
    11. 瑲
    12. 珀
同筆畫
    1. 鎬
    2. 繥
    3. 璾
    4. 黡
    5. 鬈
    6. 㚍
    7. 鎿
    8. 騎
    9. 臏
    10. 鞩
    11. 額
    12. 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