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īng

ㄅㄧㄥ

部首 水

部外 4

總筆畫 8

冰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3C9D

左右結構

34342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wwiy

ooe

odok

拼音 bīng

注音 ㄅㄧㄥ

部首 水 部外 4總筆劃 8

擴展B 23C9D筆順 34342534

𣲝 基本解釋

● 𣲝

bīng ㄅㄧㄥ


  1. 同「冰」
【漢典】
【子集下】【冫】 冰·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冰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𣲝」字頭,请參考「冰」字。)
【子集下】【冫】 冰·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古文〕𣲝【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𠀤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

又【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

又【集韻】【正韻】𠀤魚陵切,音凝。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又【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註】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

又【韻補】叶筆良切,音近浜。【𨻰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漢典】
【卷十一】【仌】

↳冰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𣲝」字頭,请參考「冰」字:)
【卷十一】【仌】
《說文解字》

水堅也。从仌从水。凝,俗𣲝从疑。魚陵切〖注〗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爲冰凍之冰。〖注〗氷,俗冰字。

《說文解字注》

(冰)水堅也。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古本當作陰始冰也。至堅仌也。釋器。冰脂也。孫本冰作凝。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仌、乃別製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从水仌。會意。魚陵切。六部。


(凝)俗冰。从疑。以雙聲爲聲。

【漢典】

𣲝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冰」陳逆簋戰國早期集成4096 「冰」說文‧仌部 「冰」漢印徵 「𣲝」
「凝」說文俗字 「冰」漢印徵
「冰」李冰石象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異體字
冰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槟(bing1)
    2. 幷(bing1)
    3. 栟(bing1)
    4. 冫(bing1)
    5. 仌(bing1)
    6. 檳(bing1)
    7. 掤(bing1)
    8. 仒(bing1)
    9. 冰(bing1)
    10. 鋲(bing1)
    11. 氷(bing1)
    12. 梹(bing1)
同部首
    1. 濌
    2. 瀪
    3. 漐
    4. 㲻
    5. 滕
    6. 㵘
    7. 灥
    8. 㳫
    9. 氹
    10. 㵗
    11. 㴅
    12. 泉
同筆畫
    1. 㚵
    2. 齿
    3. 诓
    4. 曶
    5. 佬
    6. 㰠
    7. 非
    8. 驹
    9. 金
    10. 䢐
    11. 妺
    12. 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