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部首 心

部外 3

總筆畫 7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5BF

上下結構

2344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inu

fp

kowz

部首 心 部外 3總筆劃 7

擴展B 225BF筆順 2344544

𢖿 基本解釋

● 𢖿


  1. 同「志」。朝鮮本《龍龕手鑑•心部》:「志,意也;慕也。𢖿,俗。」
【漢典】
【備考·卯集】【心】 𢖿·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𢖿 《康熙字典》

【備考·卯集】【心】 𢖿·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五音篇海】音志。

【漢典】
【卷十】【心】

↳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𢖿」字頭,请參考「志」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說文解字注》

(志)意也。从心㞢,㞢亦聲。按此篆小徐本無,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爲十九文之一。原作从心之聲,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於此。志所以不錄者,周禮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識。葢古文有志無識,小篆乃有識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識。識,記也。哀公問注曰:志讀爲識。識,知也。今之識字,志韵與職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則志者,記也,知也。惠定宇曰:論語賢者識其大者,蔡邕石經作志。多見而識之,白虎通作志。左傳曰:以志吾過。又曰且曰志之。又曰歲聘以志業。又曰吾志其目也。尙書若射之有志。士喪禮志矢注云志猶擬也。今人分志向一字,識記一字,知識一字。古衹有一字一音。又旗幟亦卽用識字,則亦可用志字。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志之所之不能無言,故識从言。哀公問注云志讀爲識者,漢時志識已殊字也。許心部無志者,葢以其卽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職吏切。一部。

【漢典】

𢖿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CHN
TPE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慐
    2. 㤩
    3. 㥈
    4. 慜
    5. 恥
    6. 恿
    7. 悐
    8. 慂
    9. 㦚
    10. 惑
    11. 愈
    12. 愍
同筆畫
    1. 囧
    2. 玔
    3. 角
    4. 困
    5. 村
    6. 忤
    7. 玘
    8. 际
    9. 来
    10. 阻
    11. 沋
    12. 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