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廾

部外 6

總筆畫 9

承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33C

上下結構

52534132

五筆

倉頡

鄭碼

biaj

net

xke

部首 廾 部外 5總筆劃 8

擴展B 2233C筆順 52534132

𢌼 基本解釋

● 𢌼


  1. 同「承」。
【漢典】
【寅集下】【廾】 𢌼·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𢌼 《康熙字典》

【寅集下】【廾】 𢌼·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集韻】同承。

【漢典】
【卷十二】【手】

↳承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𢌼」字頭,请參考「承」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奉也。受也。从手从卪从𠬞。署陵切〖注〗臣鉉等曰:謹節其事,承奉之義也,故从卪。〖注〗𢪐,俗字。

《說文解字注》

(承)奉也。受也。𠬞部曰:奉者,承也。是二篆爲轉注也。𠬪部曰:受者,相付也。凡言承受、承順、承繼,又魯頌傳曰承止也皆奉之訓也。凡言或承之羞,承之以劎皆相付之訓也。左傳曰:蔡大夫恐昭矦之又遷也,承。此叚承爲𠬞也。从手卪。合三字會意。署陵切。六部。

【漢典】

𢌼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承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弃
    2. 弆
    3. 廿
    4. 㢣
    5. 㢡
    6. 弊
    7. 弁
    8. 弇
    9. 弈
    10. 弅
    11. 㢢
    12. 弄
同筆畫
    1. 苴
    2. 苔
    3. 皯
    4. 㭈
    5. 瓫
    6. 䧇
    7. 㡹
    8. 苟
    9. 狀
    10. 罖
    11. 炍
    12. 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