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宀

部外 18

總筆畫 21

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1AFC

上下結構

44512112112112113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paaf

jmmg

wdgb

部首 宀 部外 18總筆劃 21

擴展B 21AFC筆順 445121121121121134121

𡫼 基本解釋

● 𡫼


  1. 同「塞」。
【漢典】
【寅集上】【宀】 𡫼·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8

𡫼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 𡫼·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8

【集韻】塞本字。

【漢典】
【卷十三】【土】

↳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𡫼」字頭,请參考「塞」字:)
【卷十三】【土】
《說文解字》

隔也。从土从𡨄。先代切

《說文解字注》

(塞)隔也。𨸏部隔下云塞也。是爲轉注。俗用爲窒𡫳字,而塞之義,𡫳之形俱廢矣。廣韵曰:邊塞也。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注云:四塞謂夷服、鎭服、蕃服、在四方爲蔽塞者,按鄭注所謂天子守在四夷也。戰國策:齊有長城巨防,足以爲塞。吕氏春秋:天下有九塞。所謂守在四竟也。邶風、庸風傳曰:塞,瘞也。塞,充實也。皆謂塞爲㥶之叚借字也。从土。𡫳聲。大徐作从土从𡫳。先代切。一部。按此切音葢因俗通用此字,故以此切別於穌則切也。舊音本無不同。

【漢典】

𡫼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塞」粹945合29365 「塞」上(2).民.11 「塞」說文‧土部 「塞」睡虎地簡30.41 「𡫼」
「塞」老子甲後366
「塞」熹.詩.燕燕
甲骨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異體字
塞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寄
    2. 宲
    3. 宽
    4. 宝
    5. 寡
    6. 寶
    7. 宵
    8. 寛
    9. 寚
    10. 寏
    11. 宒
    12. 寞
同筆畫
    1. 籓
    2. 襱
    3. 騽
    4. 䶱
    5. 灍
    6. 蘬
    7. 䫯
    8. 儺
    9. 鐰
    10. 鷈
    11. 㔮
    12. 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