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大

部外 2

總筆畫 5

亦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15D5

嵌套結構

1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dwi

kc

gdo

部首 大 部外 2總筆劃 5

擴展B 215D5筆順 13434

𡗕 基本解釋

● 𡗕


  1. 同「亦」。
【漢典】
【丑集下】【大】 𡗕·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𡗕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大】 𡗕·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說文】亦本字。人之臂𡗕也。从大,𧰼兩𡗕之形。【徐鉉曰】別作腋,非。○按經傳通作腋,借爲扶𡗕之𡗕,與掖通。

又借語助爲旁及之辭,與亦同。互詳腋掖亦三字註。

【漢典】
【卷十】【亦】

↳亦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𡗕」字頭,请參考「亦」字:)
【卷十】【亦】
《說文解字》

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凡亦之屬皆从亦。羊益切〖注〗臣鉉等曰:今別作腋,非是。

《說文解字注》

(亦)人之臂亦也。玉篇今作掖。按手部掖者,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一曰臂下也。一曰臂下之語,葢淺人據俗字增之耳。徐鉉等曰:亦今別作腋。按廣韵肘腋作此字。俗用亦爲語䛐,乃別造此。肉部曰:胳,亦下也。胠,亦下也。今禮記深衣袼之高下注云:袼,衣袂當腋之縫。袼、腋乃皆俗字。人臂㒳垂,臂與身之閒則謂之臂亦。臂與身有重曡之意,故引申爲重累之䛐。公羊傳:大火爲大辰,伐爲大辰,北辰亦爲大辰。何注云:亦者,㒳相須之意。按經傳之亦,有上有所蒙者,有上無所蒙者。論語不亦說乎,亦可宗也,亦可以弗畔,亦可以爲成人矣,皆上無所蒙。皇侃曰:亦猶重也。此等皆申重贊美之䛐。亦之言猶大也、甚也。若周頌亦有高廪,亦服爾耕。鄭箋云:亦,大也。是謂亦卽奕奕之叚借也。介部曰:奕,大也。又或叚爲射,或叚爲易。从大,象㒳亦之形。謂左右㒳直,所以象無形之形。羊益切。古音在五部。凡亦之屬皆从亦。

【漢典】

𡗕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亦」甲896合32035 「亦」亦戈商代晚期集成10635 「亦」郭.老甲.22 「亦」說文‧亦部 「亦」睡虎地簡12.50 「𡗕」
「亦」鐵5.3合13753 「亦」毛公旅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24 「亦」老子甲後337
「亦」武威簡.有司4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亦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奞
    2. 奱
    3. 㚚
    4. 奠
    5. 夰
    6. 奭
    7. 㚒
    8. 奥
    9. 㚖
    10. 奍
    11. 奯
    12. 头
同筆畫
    1. 衤
    2. 奵
    3. 㐶
    4. 巪
    5. 加
    6. 皿
    7. 讱
    8. 仫
    9. 叧
    10. 节
    11. 市
    12. 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