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ióng

ㄑㄩㄥˊ

部首 金

部外 6

總筆畫 14

𨩹 𨧎 𨥢 𨥍 𨥲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28E

上下結構

1213543411243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myq|awyq

mnc

biqp

17109

拼音 qióng

注音 ㄑㄩㄥˊ

部首 金 部外 6總筆劃 14

基本區 928E筆順 12135434112431

標

銎 基本解釋

● 銎

qióng ㄑㄩㄥˊ


  1. 斧子上安柄的孔。
【漢典】

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銎 qiōng

名

(1) 斧頭上裝柄的孔 [the hole on axe for installing a handle]

銎,斤斧穿也。——《說文》。段玉裁注:「謂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

(2) 後泛指農器上的孔

【漢典】

銎 國語辭典

銎ㄑㄩㄥqiōng
名
  1. 斧上裝柄的部分。《說文解字·金部》:「銎,斤斧穿也。」清·段玉裁·注:「謂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

  2. 戈矛之類的刀刃下口。《清史稿·卷一○○·樂志七》:「蓄銳淬戈銎,選堅製兜鍪。」

【漢典】
【戌集上】【金】 銎·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銎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銎·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唐韻】曲恭切【韻會】丘恭切,𠀤音𥳎。【說文】斤斧穿也。【廣韻】斤斧受柄處也。【太公·六韜】大柯斧銎長八寸。

又【詩·豳風·取彼斧斨傳】斧隋銎,斨方銎。

又【揚子·方言】骹謂之銎。【註】矛刃下口。

又【玉篇】銎銎,擊貌。

又【廣韻】【集韻】𠀤許容切,音匈。義同。

又【廣韻】懼也。

【漢典】
【卷十四】【金】

銎 《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斤釜穿也。从金𢀜聲。曲恭切

《說文解字注》

(銎)斤斧穿也。穿者、通也。詩釋文作斧空也三字。謂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豳風毛傳曰。方銎曰斨。隋銎曰斧。隋謂狹長。从金。𢀜聲。曲恭切。九部。

【漢典】

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yŋ˧˥ 韩语罗马 KONG

客家话 [海陆腔] kiung2 [客英字典] kiung2 [梅县腔] kiung2 [台湾四县腔] kiung2粤语 kung4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鍾韻 平聲 胷小韻 許容切 三等 合口;溪母 鍾韻 平聲 銎小韻 曲恭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東部 ;王力系统:溪母 東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銎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銎」 說文‧金部「銎」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異體字
𨩹
𨧎
𨥢
𨥍
𨥲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璚(qiong2)
    2. 藑(qiong2)
    3. 邛(qiong2)
    4. 䆳(qiong2)
    5. 橩(qiong2)
    6. 䛪(qiong2)
    7. 琁(qiong2)
    8. 跫(qiong2)
    9. 䓖(qiong2)
    10. 藭(qiong2)
    11. 䅃(qiong2)
    12. 赹(qiong2)
同部首
    1. 鎜
    2. 䥌
    3. 䥚
    4. 鐢
    5. 鏨
    6. 䥢
    7. 鍌
    8. 鏊
    9. 䥣
    10. 銴
    11. 鋬
    12. 鑍
同筆畫
    1. 塷
    2. 𠎃
    3. 㮫
    4. 綳
    5. 獑
    6. 谲
    7. 㵆
    8. 䩇
    9. 䔕
    10. 箓
    11. 緈
    12. 摟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