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jié

ㄐㄧㄝˊ

部首 言

部外 3

總筆畫 5

繁體 訐

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BA6

左右結構

45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fh

ivmj

saed

31740

拼音 jié

注音 ㄐㄧㄝˊ

部首 言 部外 3總筆劃 5

基本區 8BA6筆順 45112

標

讦 基本解釋

● 訐

(訐)

jié ㄐㄧㄝˊ


  1. 揭發別人的隱私或攻擊別人的短處:攻~。告~。

英語 expose other's secrets, pry

德語 anklagen, beschuldigen

法語 reprocher

【漢典】

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訐

訐 jié

動

(1) (形聲。從言,幹聲。本義:攻擊別人的短處或揭發別人的陰私) 同本義[expose sb.'s past misdeeds]

訐,面相斥罪相告訐也。——《說文》

惡訐以爲直者。——《論語》。皇疏:「謂面發人之陰私也。」

所上者,告訐也。——《漢書·賈誼傳》

吏民相告訐。——《漢書·趙廣漢傳》

(2) 又如:訐發(揭發,揭露);訐告(揭發控告);訐奏(揭發上奏);訐調(揭露他人的隱私和短處)

【漢典】
【酉集上】【言】 訐·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3

↳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讦」字頭,请參考「訐」字。)
【酉集上】【言】 訐·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謁切,音揭。【說文】面相斥罪,相告訐也。【玉篇】攻人之隂私也。【廣韻】面斥人以言也。【論語】惡訐以爲直者。【前漢·外戚傳】訐揚幽昧之過。

又【禮·內則·孔疏】隱義云:齊人謂相絞訐爲掉磬。庾氏云:齊人謂之差訐。

又【廣韻】居列切【集韻】【韻會】蹇列切【正韻】古屑切,𠀤音孑。義同。

又【廣韻】【集韻】𠀤居例切,音罽。持人短也。

又相告斥也。

又【集韻】九刈切,音近罽。直言也。

【漢典】
【卷三】【言】

↳訐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讦」字頭,请參考「訐」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面相厈罪,相告訐也。从言干聲。居謁切

《說文解字注》

(訐)面相厈罪告訐也。依韵會訂。論語。惡訐以爲直者。从言干聲。居謁切。十五部。

【漢典】

讦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ɛ˧˥

粤语 kit3潮州话 giah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訐」。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訐」 說文‧言部「訐」 「讦」「讦」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異體字
訐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孑(jie2)
    2. 㨩(jie2)
    3. 㮞(jie2)
    4. 䂶(jie2)
    5. 倢(jie2)
    6. 嵑(jie2)
    7. 啑(jie2)
    8. 掶(jie2)
    9. 傑(jie2)
    10. 嵥(jie2)
    11. 偈(jie2)
    12. 鍻(jie2)
同部首
    1. 讹
    2. 谌
    3. 讯
    4. 谁
    5. 诰
    6. 诓
    7. 讴
    8. 谧
    9. 诞
    10. 诘
    11. 诮
    12. 谭
同筆畫
    1. 礼
    2. 尻
    3. 术
    4. 卌
    5. 北
    6. 庂
    7. 𠘳
    8. 弁
    9. 𠁿
    10. 𠚵
    11. 屷
    12. 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