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niǎo

ㄋㄧㄠˇ

部首 衣

部外 7

總筆畫 13

簡體 袅

䙚 袅 褭 𡠿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8CA

右上包圍結構

325111541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vge|qyeu

hayv

rzsr

27732

拼音 niǎo

注音 ㄋㄧㄠˇ

部首 衣 部外 7總筆劃 13

基本區 88CA筆順 3251115413534

通

裊 基本解釋

● 裊

niǎo ㄋㄧㄠˇ


  1. 見「嫋」。

英語 curling upwards; wavering gently

德語 zierlich

【漢典】

裊 國語辭典

裊ㄋㄧㄠˇniǎo
形
  1. 柔軟美好。如:「裊娜」、「裊裊婷婷」。漢·王延壽〈王孫賦〉:「緣百仞之高木,攀窈裊之長枝。」

動
  1. 搖曳、擺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風裊篆煙不捲簾,雨打梨花深閉門。」明·陳子龍〈訴衷情·小桃枝下試羅裳〉詞:「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

  2. 繚繞。如:「裊繞」。宋·柳永〈雪梅香·景蕭索〉詞:「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

【漢典】
【申集下】【衣】 裊·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裊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 裊·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正字通】俗褭字。【韻會】褭或作裊。【漢書音義】騕裊,神馬。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言飾此馬也。

【漢典】
【卷八】【衣】

↳褭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裊」字頭,请參考「褭」字:)
【卷八】【衣】
《說文解字》

以組帶馬也。从衣从馬。奴鳥切文一百一十六 重十一

《說文解字注》

(褭)㠯組帶馬也。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褭。御駟馬者。按於本義引伸之。因以爲馬名。要褭、古之駿馬也。从衣。从馬。衣馬、以組帶馬之意也。奴鳥切。二部。

【漢典】

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iɑu˨˩˦ 唐代读音 *něu日语读音 SHINAYAKA韩语罗马 NYO现代韩语 뇨越南语 nẻo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au3 [海陆腔] ngiau3 [宝安腔] ngiau1 [台湾四县腔] ngiau3 ngie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au3 niau3粤语 niu5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褭」。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褭」 包2.72「褭」 說文‧衣部「裊」「袅」 「裊」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JPN
異體字
䙚
袅
褭
𡠿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袅(niao3)
    2. 嫋(niao3)
    3. 㼭(niao3)
    4. 㒟(niao3)
    5. 䮍(niao3)
    6. 樢(niao3)
    7. 鸟(niao3)
    8. 褭(niao3)
    9. 茑(niao3)
    10. 𠒰(niao3)
    11. 㠡(niao3)
    12. 㭤(niao3)
同部首
    1. 袃
    2. 裛
    3. 裟
    4. 䙪
    5. 褰
    6. 衷
    7. 袰
    8. 䘱
    9. 䘫
    10. 裔
    11. 褮
    12. 袬
同筆畫
    1. 農
    2. 搳
    3. 缛
    4. 遘
    5. 楳
    6. 嗝
    7. 煜
    8. 痲
    9. 跻
    10. 遙
    11. 傽
    12. 䚚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