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ái

ㄌㄞˊ

部首 艸

部外 8

總筆畫 12

簡體 莱

𦻣 𤲓 釐 郲 莱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40A

上下結構

12213434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sww

tdoo

efoo

44908

拼音 lái

注音 ㄌㄞˊ

部首 艸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840A筆順 12213434234

通

萊 基本解釋

● 萊

lái ㄌㄞˊ


  1. 藜。
  2. 〔~菔〕蘿蔔的別稱。
  3. 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亦指田廢生草:「政煩賦重,田~多荒」。

英語 goosefoot, weed; fallow field

德語 Weißer Gänsefuß ,Lai (Eig, Fam)

法語 (nom de certaines plantes sauvages)​

【漢典】

萊 國語辭典

萊ㄌㄞˊlái
名
  1. 植物名。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葉卵形,質柔形闊,邊緣呈鋸齒狀。有香氣,嫩葉可食。也稱為「藜」。

  2. 不耕種而蔓草叢生的田地。《周禮·地官·縣師》:「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3. 雜草、穢草。《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唐·孔穎達·正義:「萊者,草穢之名。」

  4. 國名。春秋時為齊靈公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黃縣東南。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萊駒。

動
  1. 除草。《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漢典】
【申集上】【艸】 萊·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萊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萊·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𠀤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漢典】
【卷一】【艸】

萊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蔓華也。从艸來聲。洛哀切

《說文解字注》

(萊)蔓華也。今釋艸作釐,蔓華。許所見作萊,小雅北山有萊之萊,未知卽此與不也。經典多用爲艸萊字。从艸來聲。洛哀切。一部。籒文作𦻣。

【漢典】

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Ąi˧˥ 唐代读音 *ləi日语读音 AKAZA AWACHI KOUGAI韩语罗马 LAY现代韩语 래越南语 lai

客家话 [海陆腔] loi2 loi3 [梅县腔] loi2 [台湾四县腔] loi2 loi3 [客英字典] loi2 [陆丰腔] loi3 [宝安腔] loi2 [客语拼音字汇] loi2 loi3粤语 loi4潮州话 lai5

近代音 來母 皆來韻 平聲陽 來小空;中古音 來母 咍韻 平聲 來小韻 落哀切 一等 開口;來母 代韻 去聲 賚小韻 洛代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咍部 ;王力系统:來母 之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萊」 說文‧艸部「萊」「莱」 「萊」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𦻣
𤲓
釐
郲
莱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䠭(lai2)
    2. 郲(lai2)
    3. 莱(lai2)
    4. 猍(lai2)
    5. 倈(lai2)
    6. 騋(lai2)
    7. 䧒(lai2)
    8. 䅘(lai2)
    9. 䚅(lai2)
    10. 梾(lai2)
    11. 俫(lai2)
    12. 崃(lai2)
同部首
    1. 荲
    2. 䔓
    3. 荶
    4. 藢
    5. 芽
    6. 藟
    7. 䕵
    8. 䓇
    9. 蒖
    10. 䔨
    11. 蔮
    12. 䔵
同筆畫
    1. 䏱
    2. 渊
    3. 掖
    4. 袞
    5. 㾑
    6. 䟙
    7. 翍
    8. 䇞
    9. 䓪
    10. 戝
    11. 绺
    12. 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