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fú

ㄈㄨˊ

部首 艸

部外 6

總筆畫 12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32F

上下結構

1223213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wdu

toik

engs

44284

拼音 fú

注音 ㄈㄨˊ

部首 艸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832F筆順 122321344

標

茯 基本解釋

● 茯

fú ㄈㄨˊ


  1. 〔~苓〕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塊狀菌類植物,皮黑色,有皺紋,內部白色或粉紅色;包含鬆根的稱「茯神」,均可入藥,亦可食。

英語 china root; medicinal fungus

法語 champignon pachyma cocos,truffe chinoise

【漢典】

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茯 fú

常用詞組


茯苓
【漢典】

茯 國語辭典

茯ㄈㄨˊfú
  1. 參見「茯苓 」條。

【漢典】
【申集上】【艸】 茯·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茯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茯·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唐韻】房六切,音伏。茯苓。【博物志】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爲茯苓,茯苓化爲琥珀。今泰山出茯苓而無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本草】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泄於外,結爲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精氣不盛,止爲附結本根,旣不離本,故曰茯神。

【漢典】
【卷十三】【糸】

↳絥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茯」字頭,请參考「絥」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車絥也。从糸伏聲。茯,絥或从艸。𩍁,絥或从革𤰈聲。平袐切

《說文解字注》

(絥)車絥也。郊祀志:雍五畤路車各一乘。駕被具。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師古曰:駕車備馬之飾皆具。按駕車之飾此所謂絥也。被馬之飾,革部所謂鞁也。从糸。伏聲。平祕切。古音在一部。

(茯)絥或从艸。

(𩍁)絥或从革。𤰈聲。葡聲,伏聲同在弟一部。

【漢典】

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u˧˥ 韩语罗马 POK现代韩语 복

客家话 [海陆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台湾四县腔] fuk8 [梅县腔] fuk8 [宝安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8粤语 fuk6

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屋韻 入聲 伏小韻 房六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德部 ;王力系统:並母 職部 ;

吴语 赣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鞴」 天策「絥」 說文‧糸部「茯」
「茯」 說文或體
「鞴」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JPN
KOR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鮲(fu2)
    2. 䑧(fu2)
    3. 岪(fu2)
    4. 㟊(fu2)
    5. 㐲(fu2)
    6. 棴(fu2)
    7. 袚(fu2)
    8. 泭(fu2)
    9. 茀(fu2)
    10. 服(fu2)
    11. 桴(fu2)
    12. 黻(fu2)
同部首
    1. 萾
    2. 䔇
    3. 蔻
    4. 蔃
    5. 蓦
    6. 蕈
    7. 蕚
    8. 菄
    9. 蔵
    10. 藒
    11. 藷
    12. 芒
同筆畫
    1. 怣
    2. 茮
    3. 剏
    4. 㭖
    5. 匽
    6. 恑
    7. 恎
    8. 骄
    9. 彖
    10. 昱
    11. 郝
    12. 宪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