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zhù

ㄓㄨˋ

部首 艸

部外 4

總筆畫 10

繁體 苧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2CE

上下结构

12244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pgf

tjm

ewa

44102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部首 艸 部外 4總筆劃 7

統一碼 82CE筆順 1224451

標

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苧

zhù ㄓㄨˋ

     ◎ 〔~麻〕a.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含纖維質很多,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b.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

英語 china grass, ramie

德語 Pflanzensorte (Rohstoff für Textilindustrie)​ (S, Bio)

法語 ramie

© 漢典

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苧

薴 zhù

〈名〉

(1) 苧麻 [ramie]。如:白苧(白色的苧麻);苧衣(苧麻布製成的衣服。比喻粗布衣);苧蒲(苧麻和蒲草。可編織成斗笠)

(2) 即“荊三棱”[Yagara bulrush]

詞性變化

◎ 苧

薴 zhù

〈形〉

色白如苧麻的 [white]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以鬃侵半苧。——吳文英《鶯啼序》

常用詞組


苧麻
© 漢典
【申集上】【艸】 苧·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苧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苎”字頭,請參考“苧”字。)
【申集上】【艸】 苧·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𠀤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

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

© 漢典

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u˥˧

粤语 cyu5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苎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䭖(zhu4)
    2. 貯(zhu4)
    3. 芧(zhu4)
    4. 迬(zhu4)
    5. 䐢(zhu4)
    6. 砫(zhu4)
    7. 莇(zhu4)
    8. 櫡(zhu4)
    9. 䇡(zhu4)
    10. 跓(zhu4)
    11. 㑏(zhu4)
    12. 㹥(zhu4)
同部首
    1. 茗
    2. 藩
    3. 菆
    4. 苛
    5. 萏
    6. 䔔
    7. 荇
    8. 䓛
    9. 蘷
    10. 䔏
    11. 藐
    12. 蓼
同筆畫
    1. 罕
    2. 良
    3. 芰
    4. 沣
    5. 鿑
    6. 㣗
    7. 飏
    8. 沅
    9. 妫
    10. 驴
    11. 䎲
    12. 条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