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dì

ㄉㄧˋ

部首 糸

部外 9

總筆畫 15

簡體 缔

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DE0

左右結構

554444414345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uph|xyuh

vfybb

zswl

20927

拼音 dì

注音 ㄉㄧˋ

部首 糸 部外 9總筆劃 15

基本區 7DE0筆順 554444414345252

通

締 基本解釋

● 締

dì ㄉㄧˋ


  1. 結合,訂立:~交。~約。~姻。~盟。
  2. 創立:~構。~造。~結。
  3. 禁止,約束:取~。

英語 tie, join, connect; connection

法語 établir (une amitié, un traité)​,coagulé

【漢典】

締 國語辭典

締ㄉㄧˋdì
動
  1. 結、結合、訂立。如:「締交」、「締約」、「締結」。

  2. 建立、建造。如:「締創」、「締造」。《西京雜記·卷六》:「(劉)​歆欲撰漢書,編錄漢事,未得締構而亡。」

  3. 約束、制止。如:「取締不法商人。」

【漢典】
【未集中】【糸】 締·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締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締·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特計切,音弟。【說文】結不解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合從締交。【註】締,結也。

又【小爾雅】締,閉也。

又杜奚切,音題。【楚辭·九章】氣繚轉而自締。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徒二切,音地。丈尒切,音豸。義𠀤同。

【漢典】
【卷十三】【糸】

締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結不解也。从糸帝聲。特計切

《說文解字注》

(締)結不解也。解者、判也。下文曰。紐結而可解也。故結而不可解者曰締。从糸。帝聲。特計切。十六部。

【漢典】

締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i˥˧ 日语读音 SHIMARU MUSUBU SHIMERU韩语罗马 CHEY现代韩语 체越南语 rế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di5 t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腔] di5 ti5 [宝安腔] ti5 di5 [梅县腔] ti5 [客语拼音字汇] di4 ti3粤语 dai3 tai3潮州话 ti3

近代音 端母 齊微韻 去聲 帝小空;中古音 定母 齊韻 平聲 嗁小韻 杜奚切 四等 開口;定母 霽韻 去聲 第小韻 特計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錫部 ;王力系统:定母 錫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締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締」 說文‧糸部「締」「缔」 「締」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缔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禘(di4)
    2. 祶(di4)
    3. 䑯(di4)
    4. 媂(di4)
    5. 䟡(di4)
    6. 腣(di4)
    7. 旳(di4)
    8. 蝭(di4)
    9. 的(di4)
    10. 蔕(di4)
    11. 埊(di4)
    12. 鉪(di4)
同部首
    1. 綥
    2. 紅
    3. 維
    4. 緾
    5. 絶
    6. 綌
    7. 䌒
    8. 䋹
    9. 総
    10. 綇
    11. 䌴
    12. 䌐
同筆畫
    1. 䯵
    2. 䩥
    3. 憓
    4. 蝖
    5. 鋥
    6. 骼
    7. 魮
    8. 㒕
    9. 暩
    10. 蕄
    11. 㵕
    12. 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