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án

ㄌㄢˊ

部首 竹

部外 17

總筆畫 23

䪍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C63

上下結構

3143142511251112543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ugi|tusl

hanw

mxfl

88227

拼音 lán

注音 ㄌㄢˊ

部首 竹 部外 17總筆劃 23

基本區 7C63筆順 31431425112511125431234

籣 基本解釋

● 籣

lán ㄌㄢˊ


  1. 古代盛弩箭的器具。

英語 bow case

德語 Köcher, zittern (S)

【漢典】

籣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籣

韊 lán

名

古代盛弩矢的一種器具 [a case for a bow and arrows]

平原君負籣夫爲公子先引。——《史記·魏公子列傳》

【漢典】

籣 國語辭典

籣ㄌㄢˊlán
名
  1. 裝弓箭的袋子。《說文解字·竹部》:「籣,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被甲鞮鞪,抱弩負籣。」唐·顏師古·注:「籣,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

【漢典】
【未集上】【竹】 籣·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籣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 籣·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廣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𠀤音闌。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前漢·韓延壽傳】延壽爲東郡,令騎士兵車四面營陣,被甲鞮鞪居馬上,抱弩負籣。【註】籣,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屋籣縣。

【漢典】
【卷五】【竹】

籣 《說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从竹闌聲。洛干切

《說文解字注》

(籣)所㠯盛弩矢。人所負也。信陵君列傳曰。平原君負韊矢。韊卽籣字。字林作韊。玉篇作䪍。索隱曰。如今之胡鹿而短。胡鹿、廣韵作弧簶。箭室也。按西京、吳都、魏都賦皆云蘭錡。劉逵曰。受他兵曰蘭。受弩曰錡。蘭字皆當从竹。从竹。闌聲。洛干切。十四部。

【漢典】

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Ąn˧˥ 日语读音 EBIRA越南语 tràn

客家话 [海陆腔] lan2 [客英字典] lan2 [台湾四县腔] lan2 [宝安腔] lan2 [梅县腔] lan2 [陆丰腔] lan3 [客语拼音字汇] lan2粤语 laan4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寒韻 平聲 蘭小韻 落干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寒部 ;王力系统:來母 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籣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籣」 說文‧竹部「籣」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䪍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斓(lan2)
    2. 囒(lan2)
    3. 兰(lan2)
    4. 栏(lan2)
    5. 襤(lan2)
    6. 䑌(lan2)
    7. 斕(lan2)
    8. 㳕(lan2)
    9. 欄(lan2)
    10. 㘕(lan2)
    11. 襽(lan2)
    12. 褴(lan2)
同部首
    1. 䇺
    2. 簜
    3. 䉸
    4. 䇗
    5. 筲
    6. 篚
    7. 簄
    8. 笘
    9. 筘
    10. 篍
    11. 篮
    12. 䉅
同筆畫
    1. 鱊
    2. 㪻
    3. 躘
    4. 聾
    5. 鷯
    6. 䶞
    7. 罐
    8. 㽋
    9. 鷦
    10. 籥
    11. 蠲
    12. 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