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ǔ

ㄐㄩˇ

部首 矢

部外 5

總筆畫 10

巨 榘 𥎦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7E9

左右結構

311341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dan

okss

mahx

81817

拼音 jǔ

注音 ㄐㄩˇ

部首 矢 部外 4總筆劃 9

基本區 77E9筆順 311341515

常 通 標

矩 基本解釋

● 矩

jǔ ㄐㄩˇ《廣韻》俱雨切,上麌見。魚部。


  1. 畫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荀子•不苟》:「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也。」
  2. 方形。《六韜•虎韜》:「天浮鐵螳螂,矩內圓外,徑四尺以上。」
  3. 標準,法度。《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 刻畫以作標記。《周禮•考工記•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
  5. 端方。清龔自珍《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視繩行,無間其裏,必能正其人心矣。」
  6. 指秋季。《淮南子•時則》:「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
  7. 數學名詞。直角。《周禮•考工記•磬氏》:「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

● 矩

ju ㄐㄩ˙


  1. 〔規矩〕義同「矩(jǔ)」的義項①(畫方工具)和③(法度、標準)。引申指行為端正,合乎常理。

英語 carpenter's square, ruler, rule

法語 équerre,règle

【漢典】

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矩

榘 jǔ

名

(1) (本字作巨,今字作矩。形聲。從矢,巨聲。本義:矩尺,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2) 同本義 [carpenter's square]

求榘鑊之所同。——《離騷》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孟子·離婁上》

又如:矩墨(曲尺及繩墨。比喻準則、規矩);矩周規值(形容如規之相周,矩之相襲);矩度(泛指計量長度和角度的用具);矩繩(曲尺與墨繩。比喻規矩法則)

(3) 法度 [rule]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爲政》

又如:矩法(規矩法則);矩則(規章法則);矩設(按規矩設置);矩誨(以規矩法度教誨);矩鑊(規矩法度)

(4) 力和力臂的乘積 [moment]。

如:力矩

(5) 方形 [square]

榘,方也。——《廣雅》

員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爲句廣三、股修四,徑隅五。——《周髀算經》

又如:矩形;矩坐(圍成方形而坐);矩步(比喻行動謹慎,舉步皆合於法度)

(6) 指秋季 [autumn]。

如:矩殺(謂秋季萬物凋落)

(7) 另見 ju

常用詞組


矩形矩陣矩陣元
 

基本詞義


◎ 矩 ju

——見「規矩」( guīju)

【漢典】

矩 國語辭典

矩ㄐㄩˇjǔ
名
  1. 畫方形或直角的器具。即曲尺。《荀子·不苟》:「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也。」唐·楊倞·注:「矩,正方之器也。」唐·白居易〈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泥壇方合矩,鑄鼎圓中規。」

  2. 方形。《六韜·卷四·虎韜·軍用》:「天浮鐵螳螂,矩內圓外,徑四尺以上。」《呂氏春秋·季冬紀·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3. 法則、常規。如:「循規蹈矩」。《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漢典】
【午集中】【矢】 矩·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矩 《康熙字典》

【午集中】【矢】 矩·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廣韻】俱雨切【集韻】【韻會】果羽切,𠀤音踽。正方之則也。【爾雅·釋詁】常也。【疏】度方有常也。【玉篇】圓曰規,方曰矩。【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前漢·律歷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管子·輕重已篇】心生規,規生矩,矩生方。

又【爾雅·釋詁】法也。【論語】不踰矩。【前漢·敘傳】濞之受吳,疆土踰矩。【註】矩,法制也。

又【增韻】儀也,廉隅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註】矩,謂刻識之也。

又【揚子·太𤣥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陸倕石闕銘】製模下矩。【註】地也。

又【周𩩙算經】智出於句,句出於矩。【註】矩,謂之表,表不移亦爲句,爲句將正,故曰句出於矩焉。

又規矩,戎名。【汲冢周書】規矩以麟者,獸也。

又通作萭。【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可規可萭。

又通作句。【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形。 【說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六書正譌】巨从工,中象方形,亦會意。

【漢典】
【卷五】【工】

↳巨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矩」字頭,请參考「巨」字:)
【卷五】【工】
《說文解字》

規巨也。从工,象手持之。 榘,巨或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 𢀓,古文巨。其呂切文四 重三

《說文解字注》

(巨)規巨也。周髀筭經曰:圜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爲句廣三,股脩四,徑隅五。旣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㒳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用矩之道,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湥,臥矩以知遠,環矩以爲圓,合矩以爲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爲典,以方出圓。按規矩二字猶言法度,古不分別。規圜矩方者,圜出於方,圜方皆出於矩也。夫部曰:規,有法度也。不言圜曰規。考工記: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注:矩,謂刻識之也。凡識其廣長曰矩,故凡有所刻識皆謂之矩。从工,象手持之。謂コ也。其吕切。五部。按後人分別巨,大也;矩,法也,常也。與說文字異。其吕切,唐韵也。廣韵作矩、榘,入九麌,俱雨切。又云:說文又其吕切,此出說文音隱。

(榘)巨或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矢部曰:有所長短,以矢爲正。按今字作矩省木。

(𢀓)古文巨。此爲象手持之。小篆變之,取整齊耳。大學:絜矩之道。注云:矩或作巨。此古文之遺也。

【漢典】

矩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y˨˩˦ 唐代读音 giǔ日语读音 SASHIGANE KANEZASHI NORI韩语罗马 KWU现代韩语 구越南语 củ

客家话 [陆丰腔]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3 [海陆腔] gi3 [宝安腔]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沙头角腔] gi3 [东莞腔] gi3 [梅县腔] gi3粤语 geoi2

近代音 見母 魚模韻 上聲 舉小空;中古音 見母 麌韻 上聲 矩小韻 俱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模部 ;王力系统:見母 魚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矩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矩」伯矩盉蓋西周早期集成9412 「巨」曾172   「巨」說文古文 「巨」睡虎地簡8.5     「矩」
  「矩」伯矩盤西周早期集成10073 「巨」郭.語4.14   「巨」說文‧工部 「巨」相馬經2下      
  「矩」伯矩卣西周早期集成5228     「榘」說文或體 「巨」漢印徵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巨
榘
𥎦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挙(ju3)
    2. 䃊(ju3)
    3. 㪯(ju3)
    4. 𠃥(ju3)
    5. 柜(ju3)
    6. 沮(ju3)
    7. 莒(ju3)
    8. 舉(ju3)
    9. 襷(ju3)
    10. 䅓(ju3)
    11. 踽(ju3)
    12. 枸(ju3)
同部首
    1. 矪
    2. 矱
    3. 䂔
    4. 矨
    5. 䂓
    6. 矣
    7. 矮
    8. 䂕
    9. 矰
    10. 矦
    11. 知
    12. 䂐
同筆畫
    1. 茽
    2. 侺
    3. 姭
    4. 斿
    5. 虷
    6. 㑙
    7. 砇
    8. 㪵
    9. 㞁
    10. 恔
    11. 垢
    12. 㓂
初中古詩詞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