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iú

ㄌㄧㄡˊ

部首 疒

部外 12

總筆畫 17

瘤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645

左上包圍結構

41341122155125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gal|ugjl

kmlw

taxk

00162

拼音 liú

注音 ㄌㄧㄡˊ

部首 疒 部外 12總筆劃 17

基本區 7645筆順 41341122155125121

癅 基本解釋

● 癅

liú ㄌㄧㄡˊ


  1. 同「瘤」。《正字通•疒部》:「瘤,俗癅字。」

英語 a swelling, tumor

【漢典】
【午集中】【疒】 癅·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2

癅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癅·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2

〔古文〕𥏵【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畱。【說文】腫也。【玉篇】瘜肉也。【廣韻】肉起疾。【釋名】癅,流也。血流聚所生癅腫也。【正字通】癅肬二病似同實異。與肉偕生者爲肬,病而漸生者爲癅。【抱朴子勗學卷】粉黛至,則西施以加麗,而宿癅以藏醜。

又【韻會】或作𦠝。通作旒。【公羊傳·襄十六年】君若贅旒然。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救切,音溜。義同。

 

【漢典】
【卷七】【疒】

癅 《說文解字》

【卷七】【疒】
《說文解字》

腫也。从疒畱聲。力求切

《說文解字注》

(癅)腫也。釋名曰:癅,流也。流聚而生腫也。从𤕫畱聲。力求切。三部。

【漢典】

癅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ou˧˥ 日语读音 KOBU

粤语 lau4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蕭部 ;王力系统:來母 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癅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瘤」 說文‧疒部「癅」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異體字
瘤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鶹(liu2)
    2. 硫(liu2)
    3. 㽞(liu2)
    4. 䝀(liu2)
    5. 流(liu2)
    6. 駵(liu2)
    7. 璢(liu2)
    8. 鎏(liu2)
    9. 瘤(liu2)
    10. 畄(liu2)
    11. 䰘(liu2)
    12. 漻(liu2)
同部首
    1. 瘜
    2. 瘡
    3. 痡
    4. 㿛
    5. 疻
    6. 㿘
    7. 癍
    8. 癵
    9. 㾠
    10. 疱
    11. 痫
    12. 㾒
同筆畫
    1. 觳
    2. 曑
    3. 穝
    4. 䒁
    5. 𠘘
    6. 爵
    7. 簁
    8. 瞶
    9. 鮚
    10. 䨁
    11. 禯
    12. 濡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