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 基本解釋
● 淠
- 水名。 ①指河南省境內的白露河(古稱淠水),北流注入淮河。《說文·水部》:「淠,水。出汝南弋陽垂山,東入淮。」②指安徽省西部的淠河(古稱沘水),源出大別山,北流注入淮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八·廬州府》:「淠水,在(霍山)縣東,源出霍山,北流入六安州界。」
- 水聲。《玉篇·水部》:「淠,水聲也。」
- 船隻行進的樣子。《詩·大雅·棫樸》:「淠彼涇舟,烝徒楫之。」
- 淹沒。清張永銓《河上紀事》:「榆柳漾狂瀾,膏腴皆淹淠。」
● 淠
- 〔淠淠〕①飄動搖曳的樣子。《詩·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鸞聲嘒嘒。」 ②眾多茂盛的樣子。《詩·小雅·小弁》:「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德語 üppig
法語 (plantes aquatiques) luxuriant
【漢典】
淠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淠 Pì
名
(1) 古水名 [Pi River]
(2) 在河南省潢州縣東,又名「白露河」或「白鷺河」,北流注入淮河
(3) 在安徽省西部。源出霍山縣南,北流經六安縣,至正陽關入淮河
【漢典】
淠 國語辭典
名
-
河川名:➊ 在安徽省境內。源出霍山縣西南,流經六安縣,至正陽縣流入淮水。➋ 在河南省境。有二源:一源於守軍山,一源自金泉山,匯流成雙幅河,而後注入淮 河。俗稱為「白鷺水」、「白露河」。
副
-
船行走的樣子。《詩經·大雅·棫樸》:「淠彼涇舟,烝徒楫之。」漢·毛亨·傳:「淠,舟 行貌。」
-
(一)之又音。
【漢典】
《說文解字》
水。出汝南弋陽垂山,東入淮。从水聲。匹備切。又,匹制切
《說文解字注》
(淠)淠水。出汝南弋陽垂山。東入淮。汝南郡弋陽,二志同。今河南光州州東北有故弋陽城。水經淮水篇曰:淮水,東過期思縣北。又東北淠水注之,水出弋陽南垂山,西北流,歷陰山關西北出山。又東北流逕新城戍東。又東北得詔虞水口。又東北注淮,俗曰白鷺水。按今之白露河也。出光州南三十里之南岳山,北流。又東入固始縣界,合春河注於淮。春河卽水經注之詔虞水也。水經注曰:沘水,字或作淠。但說文有淠無沘,前志有沘無淠,不得混爲一水。从水畀聲。匹備切,又匹制切。十五部。按大雅傳曰:淠,舟行貌。箋云:淠淠然涇水中之舟。又小雅傳曰:淠淠,衆也。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