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xián

ㄒㄧㄢˊ

部首 手

部外 12

總筆畫 15

簡體 挦

挦 探 𢸧 𢸱 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8F

左右結構

121511121251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vaf

qsmi

dxjd

57046

拼音 xián

注音 ㄒㄧㄢˊ

部首 手 部外 12總筆劃 15

基本區 648F筆順 121511121251124

撏 基本解釋

● 撏

(撏)

xián ㄒㄧㄢˊ


  1. 拉扯;拔取。如:撏雞毛;撏綿扯絮。唐·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鑷撏白髮斷,兵阻尺書傳。」
  2. 摘取;摘錄。明·陶宗儀《輟耕錄》卷十八:「古畫東移西掇,撏補成章。」

英語 pull out, pluck; take hold of

德語 ziehen, zurechtzupfen, zurechtrücken (V)

【漢典】

撏 國語辭典

撏ㄒㄩㄣˊxún
動
  1. 拉扯、拔取。如:「撏毛」、「撏綿扯絮」。唐·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鑷撏白髮斷,兵阻尺書傳。」

【漢典】
【卯集中】【手】 撏·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撏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撏·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徐林切【集韻】徐心切,𠀤音尋。取也。

又【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徂含切,𠀤音蠶。義同。【揚子·方言】取也。衞魯揚徐荆衡之郊曰撏。

又【唐韻】視占切【集韻】【韻會】時占切,𠀤音蟾。義同。或作探。

又【集韻】徐廉切,音爓。與𢸧同。摘也。

【漢典】
【卷十二】【手】

↳探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撏」字頭,请參考「探」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遠取之也。从手罙聲。他含切

《說文解字注》

(探)遠取之也。探之言深也。易曰:探嘖索隠。从手𥥍聲。他含切。古音在七部。

【漢典】

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æn˧˥ 日语读音 TOR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cim2 [台湾四县腔] cim2 [梅县腔] cim2 [海陆腔] cim2粤语 cam4潮州话 徐音5 ,之音5〈又〉之奄5 ,cim5(chhîm) zim5 ziam5(chîm chiâm) [澄海]cing5(chhîng) zing5 ziang5(chîng chiâng)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撏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探」。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探」 說文‧手部「撏」「挦」 「撏」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挦
探
𢸧
𢸱
𧅩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衘(xian2)
    2. 弦(xian2)
    3. 䶠(xian2)
    4. 澖(xian2)
    5. 羬(xian2)
    6. 贤(xian2)
    7. 盷(xian2)
    8. 䲗(xian2)
    9. 嫻(xian2)
    10. 臤(xian2)
    11. 啣(xian2)
    12. 㯗(xian2)
同部首
    1. 提
    2. 攠
    3. 揘
    4. 扶
    5. 㧪
    6. 抵
    7. 㨨
    8. 㨙
    9. 摗
    10. 㩘
    11. 㨀
    12. 捐
同筆畫
    1. 噔
    2. 緣
    3. 墧
    4. 鹡
    5. 膔
    6. 憢
    7. 嬉
    8. 𠏸
    9. 糅
    10. 銹
    11. 覩
    12. 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