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ì

ㄐㄧˋ

部首 彳

部外 8

總筆畫 11

碕 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F9B

左右結構

332134125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dsk

hokmr

oiaj

24221

拼音 jì

注音 ㄐㄧˋ

部首 彳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5F9B筆順 33213412512

徛 基本解釋

● 徛

jì ㄐㄧˋ


  1. 石橋,放在水中用來渡水的石頭。
  2. 站立。

英語 to cross over

【漢典】

徛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徛 jì

名

放在水中用以過河的石頭 [stone used for crossing river]

徛,舉脛有渡也。從彳,奇聲。——《說文》

徛,步橋也。——《爾雅》。按,聚石以爲步渡者。

徛,石槓謂之徛。——《爾雅》

詞性變化


◎ 徛 jì

動

站立 [stand]

徛,立也。——《廣韻》

【漢典】

徛 國語辭典

徛ㄐㄧˋjì
名
  1. 鋪放於淺水中,供人憑渡用的石塊。《爾雅·釋宮》:「徛,石杠謂之徛。」晉·郭璞·注:「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彴也。或曰今之石橋。」

【漢典】
【寅集下】【彳】 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徛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 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唐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𠀤音崎。【說文】舉足以渡也。

又【廣韻】渠綺切,音技。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義切,音寄。【爾雅·釋宮】石杠謂之徛。【註】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廣雅】徛,步橋也。 【集韻】或作𢕗。

【漢典】
【卷二】【彳】

徛 《說文解字》

【卷二】【彳】
《說文解字》

舉脛有渡也。从彳奇聲。去奇切

《說文解字注》

(徛)舉脛有渡也。釋宫曰。石杠謂之徛。郭曰。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音居義反。从彳。奇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漢典】

徛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海陆腔] ki1 [东莞腔] ki1 [陆丰腔] ki1粤语 gei3潮州话 gi6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支韻 平聲 㩻小韻 去奇切 三等 開口;群母 紙韻 上聲 技小韻 渠綺切 三等 開口;見母 寘韻 去聲 寄小韻 居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歌部 ;王力系统:見母 歌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徛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徛」 包2.137反「徛」 說文‧彳部「徛」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碕
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紀(ji4)
    2. 脔(ji4)
    3. 㹄(ji4)
    4. 㒫(ji4)
    5. 蘻(ji4)
    6. 䦇(ji4)
    7. 鷑(ji4)
    8. 罽(ji4)
    9. 鰶(ji4)
    10. 寂(ji4)
    11. 劑(ji4)
    12. 㭰(ji4)
同部首
    1. 行
    2. 㣖
    3. 徆
    4. 徂
    5. 徖
    6. 㣲
    7. 㣮
    8. 徨
    9. 往
    10. 徾
    11. 㣟
    12. 役
同筆畫
    1. 㴊
    2. 㖱
    3. 颈
    4. 啨
    5. 舵
    6. 㭬
    7. 禼
    8. 惧
    9. 埳
    10. 䋍
    11. 梄
    12. 惈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